中原内外暗流涌动。
暗流之所以是暗流,就是因为没有拿到明面上,等到特殊时机,然后一口气爆发出来,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既然没有任何暗流爆发,金陵家家户户都是安安静静过年,不知不觉间到了春二月,二月初九,春闱之日。
科举的重要性无需细说,经过数百年传承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完备。
不仅是大明,满清、蒙元、金国、辽国、大理、西夏、瓦剌、吐蕃,也有类似的政策,用于选用各种人才。
只不过若论传承发展、文化底蕴、制度完备,异族远远比不得中原。
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大明受到重用的人才,到满清未必会受到重视。
同样的,蒙元珍视的人才,到了中原之地,也可能没有发挥的空间。
不管怎么说,科举考试,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重中之重,六扇门捕神以下六大管事,尽数在考场外巡视。
大明科举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童试: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很多人考到须发皆白,连个“童生”都没捞到。
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分为岁试和科试两级,通过院试之后,就有秀才功名,比如同福客栈吕轻侯。
考中秀才已经算是很不错,可以在寻常州府的书院,做个教书先生。
如果运气好,家里有点关系,也可以在县衙做个师爷、书吏,虽然不会有什么大前途,但至少能衣食无忧。
吕轻侯过得清苦,是因为他不甘心做教书先生,他想要继续向上考。
事实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目前过的清苦,只不过是潜龙在渊之时的磨砺,等到他金榜题名,那便可以乘风化龙,此后的路一飞冲天。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隔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八月份,通过后就是举人,是吕轻侯目前奋斗的目标。
古往今来最有名的举人,可能是五十多岁中举,然后欢喜的痰迷心窍,被岳父三巴掌打的恢复理智的那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噫,我中了!
不要觉得范进很可笑,有些人七老八十仍旧是秀才,甚至是童生,范进五十多岁中举,才学算是非常不错。
如果没什么背景,只能挑灯夜战,寒窗苦读,准备考研考公的学子,对于范进的举动,或许会更加理解吧。
都不容易!
真的很不容易!
“金榜题名”四个字,哪怕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也是天大的喜事!
另外,注意这四个字怎么写,如果写了错别字,怕是很难金榜题名。
会试: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是影视剧中最为常见的“科举考试”。
考中了可以参加殿试,没考中也能做个小官,或收入国子监为监生。
殿试:最后一级考试,无所谓考中和没考中,到了这一级别,只要不是故意犯错误,基本上都能有官做。
状元、榜眼、探花,也是在殿试时由皇帝钦点,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无数读书人都在追求这个。
可以说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可以说是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怕是李寻欢,在这个时期,对于状元也有几分期待,可惜沈炼如今只能在外围巡逻,没有阅卷的权力。
如果给沈炼阅卷的权力,那么
——我特么也看不懂啊!
沈炼唯一能做的,就是搜查每位考生携带的物品,检查有没有夹层。
科举考试作弊的惩罚,非常非常非常的严格,不仅要惩罚考生,主考官和巡逻的兵丁,也会有相应的责任。
武侠世界有桩好处,就是可以让武林高手监考,这些高手耳聪目明,就算温庭筠至此,怕也只能徒呼奈何。
(PS:温庭筠,唐代著名词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擅长替人作弊,据说某次科举,主考官盯着他,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替周围八人写完试卷。)
数位大宗师在考场巡视,但有半点风吹草动,立刻出手处理,就算一只鸟飞进了考场,也要发暗器打下来。
沈炼是其中一员。
持枪巡视,但绝非冷漠无情。
沈炼身上佩戴着寒玉玉佩,经过某些坐立难安的考生的时候,会催动真气释放寒气,让他们能够静心答卷。
这是在规则范围内,沈炼能提供的最大帮助,别的高手大多也会如此。
也有一些考生会买通巡视兵丁,让他们盯着自己,别让自己打瞌睡。
沈炼抽空看了看名单,没看到自己记忆中的几位大才子,李寻欢沈在宽之类的考生,不需要沈炼盯着他们。
沈在宽是老实孩子,就是老老实实的答题,李寻欢甚至有时间睡觉。
六天时间眨眼过去,二月十五,考试完毕,三月十五,殿试开始。
殿试和沈炼没什么关系,连在外看着的权力都没有,巡视护卫是卢剑星带领的锦衣卫,还有九位辟邪太监。
这些辟邪太监,是皇室最新培养出来的高手,虽然仅仅修行数月,但速度奇快无比,已经具有不俗的战力。
辟邪太监的首领名叫雨化田,是这批太监中,唯一一个有资格修行葵花宝典的太监,剑术高深,内心阴狠。
殿试结束后,李寻欢为了避嫌,没有回家,而是在沈炼家中小聚。
一般而言,这是不合适的,就算李寻欢不在乎,别的考生也会议论。
不过沈炼的堂弟沈在宽,最近正好住在沈炼家中,两位考生交流诗书,就算宋濂至此,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过得几日,科举放榜。
状元:沈在宽!
榜眼:甄兆人!
探花:李寻欢!
李寻欢心中略有些失望,他们家出了两位探花,想着能出位状元,没想到考到最后,竟然仍旧是探花郎。
就在他略有郁闷的时候,老李探花却大喜过望,因为朱元璋亲笔题字,为李家祖宅“李园”写了一副对联。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对于书香门第而言,一门七进士或许不算什么,谁家没有几个进士?
父子三探花,这可是大大的赞誉。李家父子三人,都是探花郎,岂不是大大的喜事?足以传为百年佳话。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