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余翔将活捉的土匪头目和一干小头目们尽数处斩,其余人交由程国祥和温直审讯定罪。
新卫军先遣军朝着汝宁府出发,一路上不断有难民汇聚,山匪投降,坐在敞篷马车里的王承恩看到这种场景,连连赞叹:“好个仁义之师,忠勇之师,民心所向!大明有这样的军队,何愁内乱不平,鞑子犯境!”
原来,余翔处决苟知县,荡平土匪,收降孟鞭,救助难民,抗旱救灾的消息暴风般地向外传播,附近灾民、农奴们欢欣鼓舞,扶老携幼,在官道上等候新卫军。沿途的山匪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投降,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迫无奈,良心丧于困境,如今余翔的特赦法,无疑给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是以,他们纷纷主动投降。
这种羊群效应一发而不可收。余翔所经之处,往往是当地整个村镇都来投奔,导致一个个的村落空无一人,这大大出乎余翔意料。
原计划当天到达达汝宁府,接收难民和受降山匪大大减缓行军速度,到了傍晚,才走了一大半的路程。余翔只得安排安营扎寨,就地驻扎。
晚些时候,余翔召集主要的人员开了个简单会议,王承恩、刘国能、孟鞭和诸葛山珍等人参加。
大家对目前大量难民投奔新卫军各抒己见,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将这些人全部都集中到难民营做法不现实,粮食短缺问题先不说,单要解决住所就是一个难题,与此同时,一个个村庄空无一人,大量田地荒芜,村舍空置,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回到原地,以某个村为中心,组成生产大队,统一供应粮食,统筹安排劳动力,在每个生产大队,安排新卫兵工作组进驻,指导和监督开展生产自救,形成一个个分散的救助站。另外,大旱导致水位下降,正好为修建水利工程提供便利条件,余翔建议,从汝宁府东北玉皇庙起,南至野猪岗,东临桂庄,西到别桥,修建一个人工湖,为来年的抗旱做准备,并且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不但可以避免人力资源浪费,还可防止难民因闲生事,修建这么大规模人工湖,初步估计得好几万人,可以容纳本地的难民。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纷纷认为此法可行。余翔决定,将陈志平留在汝宁,指挥修建人工湖,这个人工湖命名为宿鸭湖,命孟鞭作为修建宿鸭湖总指挥,周正心和破布道长张原留在本地协助协调。
王承恩认为此法可行,予以充分肯定,并将这一做法,详细记录下来,向崇祯皇帝汇报。
第二天中午,余翔的先遣队来到汝宁府,一大群乡绅官员在城门口迎接,但唯独不见朱新甘的影子。
原来,确山县苟知县被杀的消息传到汝宁府,朱新甘有种不祥的预感,惶惶不可终日,总督余翔在没有知会他的情况下,将苟知县满门抄斩,一定得到充分的证据,其气魄可见一斑,万一他从从苟知县那里得到他的一些受贿罪证,不由分说地将他处斩,他纵有再大的能耐,也无力回天。
朱新甘左思右想,他决定以拜访福王为名,寻求庇护,这些年,他没有少孝敬福王,他之所以能稳稳地做上汝阳知府之位,全仗着福王的提携和栽培,官场上都知道他是福王的人。
于是,他带着爱妾,以拜访福王为名,携带大量金银珠宝,逃到了洛阳。
但余翔并不知道朱新甘已经畏罪潜逃,新卫军来到汝阳城,不由分说,将城门内外的士兵全部换防,换成了新卫军的士兵。
余翔从马上下来,接受了前来欢迎的乡绅们一阵朝拜后,余翔与欢迎他的人一一问好,之后,他开始现场办公,高声问道:“知府朱新甘何在?”
“启禀总督大人,朱巡抚前日启程,前往洛阳,拜会福王千岁,尚未归来。”汝宁同知柴可望出列答道。
余翔打量一下眼前之人,两鬓花白,不过有一股仙风道骨,贾斌久早就将他的情况告知余翔,此人优柔寡断,胆小怕事,为人迂腐,但为官甚为清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看看他一身官服虽然干净,但是补丁甚多,瞅向他官袍下的官靴,已有破洞,至此心中已有定数。
“汝宁府一日不可无主,柴可望,从今日起,你就代为署理汝宁知府之职,待本官上奏朝廷后,再下正式任命。”余翔当众宣布。
在场的各人,人人惊讶得目瞪口呆,这种任命前所未有,原知府未罢免,新知府上任,且大家都知道朱新甘是福王的人,打狗还得看主人,这位青年总督竟然对福王不屑一顾,不是他蛮干,就是他糊涂。看不惯这位新总督独断专行的那些人心中暗喜,等着看笑话。
胆小怕事的柴可望立即伏地跪倒说道:“总督大人,万万不可,不是小臣推脱,此事不合规制,恐会招致朝廷怪罪。”
余翔扶起柴可望说道:“特殊之时,行特别之法,朝廷如有怪罪,自有本督承担,何况你只是代为行使知府之责,不会牵连到你,你只管做好分内之事即可,有本督为你做主。”
柴可望见这位年轻的总督这么说,且在场的人都听见,他不便再推脱,只得说道:“既然总督大人如此信任下官,下官尽力就是。”
这时,刘国能过来报告:“总督大人,城防已换,现场完全控制。”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