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眼光停留在那幅梅花九九消寒图上问道:“她妹妹是怎么回事?”
三宝又道:“洪武二十六年新年的时候,因着十泉里仓街有一户姓靳的人家嫁女儿,奚姑娘在去送梅花酒的路上遇到了正在乞讨的阿蕊姑娘。阿蕊姑娘那时候才十岁上下,连自己叫什么也记不得了,名字还是奚姑娘给起的。奚姑娘瞧着阿蕊姑娘可怜,便央求了祖母收留了她。她祖母也是因为怕自己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指不定那天去了留下奚姑娘一人孤苦无依,便同意了。奴才在苏州城里仔细查了,没查出阿蕊姑娘的来历,只知道在奚姑娘收留她之前,她已经在街头乞讨许久了。再后来没多久,奚姑娘的祖母也去了,留下姐妹两人生活。”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怜惜之情:“这几年就她一个人还带着个妹妹,想来生活过得也十分不易。”
三宝附和道:“奴才打听的时候也听说了,奚姑娘自幼顽皮可爱,天真坦率,人长得又美,街坊邻居们看着她长大,十分喜爱她。阿蕊姑娘虽是后来被奚姑娘收留的,人也是长得眉清目秀的,性子又好,所以平日里大家都愿意帮衬着些。再者奚家酒馆隔壁有家王家茶楼,好几代的交情了,眼见着奚家人丁凋零,素日里也颇多照顾。奴才查过了,这王家茶楼也是世代在奚家桥扎了根儿的,并无不妥。”
朱棣不自觉地放松了心情一笑道:“如此甚好!找个人暗中盯着,有任何不妥,随时来报。”
腊八节前燕王世子又递了拜帖进来,想要拜见。朱棣吩咐三宝传话,这些日子在会同馆与宁王相谈甚欢,腊八节那日会与他们一聚,无事不必再来了。又令三宝将梅花九九消寒图交与朱高炽,嘱咐他看着节气伺候好皇爷爷的身体,若皇爷爷得空时多带煦儿和燧儿去承欢膝下。燕王世子拿着梅花图云里雾里地想着:“怎么一向冷心冷性的父王会画起梅花儿来,还制成了九九消寒图。”
如此,朱高炽带着两位幼弟倒也时常去拜见皇帝。朱高燧不过才两岁,口齿还不十分分明,又童言无忌,依依呀呀说起,父王整日在会同馆与十七叔饮酒画梅花儿,也不得空见他们。皇帝听了个大概,含笑不语。
腊八那日,朱棣朱权进宫先拜见了皇帝,随后与朱棣的三个儿子在皇太孙朱允炆宫里用了腊八粥,接着便一道去赏梅花。适逢绿梅开得正盛,朱权甚是得意,不住地跟朱棣道:“四哥你瞧,我说的可是真话,半分夸大也无是不是?”见朱棣不理他,又转身对皇太孙和朱棣的三个儿子道:“四哥这些天在会同馆整日问我关于梅花的品种。尤其是这绿梅,因着罕见,又极美,四哥还不信,这下见了可算是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朱高炽只当是自己听错了,扯着朱权的衣袖问道:“父王这些天在会同馆说与十七叔相谈甚欢,不得空见侄子们,就是与十七叔谈论梅花?”
朱棣的手抚上一支开满了盛放的绿梅花枝上,眼睛却越过了宫墙往东南苏州方向望去。朱允炆站在众人背后,嘴角漫出一缕无声无息的笑意。
朱棣回到会同馆后,吩咐三宝:“替本王修书一封快马加鞭传回北平,让王妃在府里头找一处阳光充足的地方,取名‘折香苑’,找北平最好的工匠,一应的亭台楼阁和桌椅陈设皆以梅为题,务求移步易景。再去找全天下最好的花匠,本王要在‘折香苑’遍值梅花,尤其是绿梅。收到信后即刻准备。你也打点一下,我们尽快启程回北平。”说完,似从三宝身边无意走过,嘴唇微动,三个字不着痕迹地稳稳落进了三宝的耳中:“用官驿。”
朱允炆和皇帝收到消息时,会心一笑。昌盛奉茶走到门口时,皇帝正对朱允炆道:“既然你四王叔要找全天下最好的花匠种梅花,你就帮他一把,暗中安排人进他的王府,务必使他来年小桥流水,花开满园,尽折梅香。”过了片刻,昌盛才举步踏进殿内。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