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要饭的,俺们家都快饿死了,没多余的口粮。”村庄里一家农舍的门前,听着男人满含抱怨的语气,陈浩看看自己身上还真跟要饭的没啥区别,要是手里再有根小棍子和个破碗就家伙什备齐了。
男主人熟悉的话突然让陈浩记起前世地主家也没余粮的事。
当时他在一家单位上班,单位上有位老大姐花钱比较大,结果有次一位朋友在电话里向她借钱,她突然冲着电话里大喊道:“单位这个月工资也没发,老娘一家都快饿死了,地主家也没余粮啊,大哥。”
情相近却景不同,都是缺钱惹的祸,老大姐是为没钱买化妆品发怒,而眼前的这家却是为温饱问题发愁。
还是面善的女主人不忍心,背着男人在房里拿来块硬的能打死牛的馕偷偷地塞在陈浩手里。
坐在村口边的陈浩慢慢地啃完那块囊,掏出临行章晓慧给他的《经济论坛》杂志,上面刊登着五篇他出国前写的有关经济类的文章,作者栏只有陈浩两字。他没想到把文章基本都修改过的恩师竟然没在上面署名,此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德让陈浩铭记于心,这也是他一路行来这本书总舍不得丢弃的原因,睹物思人。
而被陈浩惦记的当代经济大儒章翰生怎么也想不到他让得意弟子参加社会实践的行动竟然被他搞成如此狼狈,甚至有好几次差点送命。章翰生当时对弟子说:“破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去吧。”他原本的意思是让陈浩力所能及地去参加社会实践,考察下现今的农村状况,没想到心理年龄的已近五旬的妖孽突发少年狂,沿着古丝绸之路徒步向西行去。
在苏南省大山里一个小村庄,陈浩看到一群小孩在玩耍,没想到里面有一位小女孩叫小期望,好奇心大起的他当下拦住那个小孩问她为什么叫小期望。女孩的回答让他吃惊,更让他心酸。
“我有一个小小小小的期望,我想读书!”望着小女孩天真而又充满希翼的眼神,陈浩不由心里涌起责任感,抱起小女孩和她一起回家。
破旧低矮的房子到处都是黄泥修补的痕迹,进到屋里的陈浩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才发现图穷四壁原来是这个样子,除了几只破碗和一张铺着茅草的床,只剩下被烟熏的发黑的墙壁。
在和男主人张建生聊天时才知道原来张建生夫妻是来自上饶市的上山下乡知青,和他们一起来的知青都返回各自的城市,只有他们夫妻俩留在这里。原先他们夫妻俩在村子里教书,没想到教室在前几年倒塌,而村里因为穷再没新建学校,大人们更是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苦发愁,抱着“读书绝对填不饱肚子”的想法再不许小孩念书,而他们夫妻俩则是以前为村里小孩读书贴进所有家当,只有回家教小芹认字。
“再累不能累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啊!”当三十多岁满手布满老茧的张建生抱头痛不欲生地呐喊时,陈浩真正地被震撼!
三十来岁的汉子泪流满地哭诉,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下一代在向老天哭诉,他心里的苦何止是黄连这般亵物所能形容。
陈浩也不是没经历过苦,但那种苦比起他们来就算是福。直到此刻,陈浩才知道恩师对他的期望之高,更懂得恩师的一片苦心,他是让社会来告诉陈浩某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他亲身去体会、亲身去感受社会的现状。让他深深体会特殊时期中的内斗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损失,更让他懂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不是空口一句话敷衍了事,而是要深知民众之苦,做民众之想的事才算是个好官。
当晚,陈浩吃着贤惠的女主人魏红霞借来的一颗鸡蛋食难下咽,更感觉这是他两世为人最好吃的一顿饭,尽管这点鸡蛋最后全落入小芹的肚中。
和陈浩谈了一夜的张建生醒来发现陈浩已离去,桌子上放着五百元钱,不多,但这是他现在所有的家当,他知道这对夫妻会怎么花这笔钱。
已明悟恩师期望的陈浩在稀少人烟的村落间不停迁徙,见过多少大漠孤烟直的壮观他已记不清楚,但看到多少人间悲惨他牢牢记在心里,更记在背包里的本子上。
在这段时间里,他翻山越岭甚至跨过横亘在路上荒无人烟的沙漠,吃过多少苦挨过多少饿已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他像哲人般地跨越自己的肉体,更是在挑战自我。
当陈浩跨上返乡的路程时,他已在外面漂泊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当他经过一个村庄时,听到小孩子们的欢笑声,这让半个月只有大山陪伴的他感觉格外亲切,不由地驻足下来饶有兴致地看着那群光着屁股蛋的孩子们在水里嬉戏。
“小草!小草。”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