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过往的行人有饿了的,走过路过,半道上留下来打尖吃热茶吃面汤的客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梦凡的面馆,第一天卖了二十一碗鸡汤面、十六碗排骨面,十七碗卤味面、十一碗肉丝面、七碗肥肠面、十九碗素面;这都是韩晓林做出来的统计,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做事认真为人踏实,只是一样,他不识字,所以,他每卖一碗面出去,就在有大荷包内套小荷包的白色围裙里放上长短不一的木棍子。
这不识字的人,总有最原始的计算方式,梦凡只觉得自己好佩服。
第二天,整个儿的降下了一半的数量,第三天,又恢复了客量,第四天,减少了……第五天,生意一般第六天,火爆了一把……
之后,这客流量就跟抽风似的没个准儿;不过,梦凡不急,就她说的吧,咱赚一个铜板也是赚啊。
不出一个铜板儿的铺面租金,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对吧。
幸好她里外都有山林子,柴火不缺,只需要养着两个长工每天砍柴劈柴晒柴火再帮帮忙洗洗盘子之类的,又省了一笔开支。
花钱买五斤面粉卖十斤面粉的钱回来,咱这点儿上就得了对半的盈利了是吧;虽说空间里出产的食物算是上等的,但是,在木有大款购买的情况下,咱还能在平民老百姓身上拔毛?亏就亏自个儿呗……
再说了,若是以食物等级来算的话,越好的米粮,就越是到不了老百姓的嘴里,凭什么那些个生来有权有势的就该吃好的呢?同样的食物,等日后有机会卖给有钱人的话,她绝对喊得出高价也卖得出去。
现在?算了……
这天越发的干冷,来打尖的茶客们,都一个个朝茶铺里面馆里钻,这两间铺子里面虽说是个敞的,可每个桌子下的火盆里那炭火都是烧得旺旺的,外面,也就空了下来。
柳少东家,在这里租了她余下的铺子中最后一间,请了个郎中,在这附近的乡亲们就可以不用去镇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郎中看头疼脑热的。
见柳家的人,敢第一个租下这么个小地方的铺子,其他人,有打算的,可都还在观望中,所以,这大冷天里,来来去去的各种人眼看着就更多。
第二天,会用藤编织各种小物件的寡居人士张老爹,把自个儿闲暇时编起来的各种篮子小筐子都一溜儿的摆在了梦凡的空铺子外面那已经敲打结实了的地面上。
过了两天,一位经常在这里走过,每一次赶集卖完鸡蛋之后都回去都给自家孙子买上两只包子的包大娘,问了梦凡之后,把她卖鸡蛋的篮子放到了铺子外面的石桌上;还摆上了她家两个女儿绣的荷包帕子,打的吊坠、缨络等。
梦凡呢,第二天早上就让凌耀轩搬出来两根长凳,上面用一块简单的竹编板子一搁,再用一块天蓝色的粗布搭上,摆上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竹制器皿,竹碗、竹杯、竹篮、竹筒、竹挠挠、竹筷、竹笔筒……
蓝宝儿晃悠着一双短腿,坐在一个靠背椅子上,当起了最迷你的小老板。
茶铺子里天天来喝一杯免费茶水的几个老人家,几乎在同一天,吼着自家的儿子媳妇们拿出各种手工物件来,跟着占了个位置,顺着她家蓝宝儿照看的小摊子,也摆开了阵势,凌耀轩给他们也扛来了两根细板凳一块竹编板子,再搭上个天蓝色的粗布在上面。这些老人家,家里的儿子媳妇都是能干的,一手绣活活灵活现,有孙女儿的,打的扇坠缨络子啥的也摆了出来。
这阵势,梦凡看得笑眯眯的,她立马让小光头包了好多细皮饺子放到面馆里,又和凌耀轩一起再去雇了回马车去了趟县城,回来,一天之后就把第三个铺子开了起来。
【杂货铺】
这杂货铺里,一定要卖些个寻常人家都需要的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其他的,就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她好像没人手了,得暂时由自己顶上,看了几天的店,她就寻思着,什么时候把所有的事情全告诉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家里人。
这个念头,其实在她心里搁了很久了,她一直都很纠结,不知道,这一世的爹爹娘亲会不会跟她曾经的爸妈一样,无论她费了多少心力时间、做了多少得了多少,到最后,孑然一身的她仍旧是落得个一无所有。
对这个念头,想得太多,纯粹是让寒冬里的心越发的冷,那冷意望上冒着,会觉得阵阵心悸难以描述;索性,不想了;把杂货铺交给凌耀轩这个她认为最为妥帖的人来看着,就握着个铜制的小暖手炉到外面去了。
刚想走出来,就看见一位在每个集市都会去镇上摆摊的篾匠人,也来找她的管家,搓着手穿着一身补丁粗布的衣裤站在那儿,局促不安地轻声说着,希望平日里也能在这里占了个地儿摆个小摊,说是让他家十二岁的孙女儿在这里看着,希望平日里李大小姐和凌管家能够帮忙照应一下这小姑娘家,没大人在旁边,怕遇到什么让女孩儿家难处的事儿。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