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住在贾家的几个姑娘果然过了一段清净日子。
贾家几乎全力投入了秦氏的丧事之中,将丧事办得轰轰烈烈。而京城的勋贵,或者是因为宫里的大太监戴权亲往吊唁,也可说是十分的捧场。
如贾母的娘家,忠靖候史家的史夫人,就是在戴权出发往宁府以后,出门吊唁的。
而在荣府的内宅之中,家仆们也难免关注着那些来来往往的勋贵乃至于官宦、宦官,那“天命”之说,因着这场大丧让人人心里嘀咕的缘故,倒是很快就淡下去了。就连贾母因着疯马之事发作了几个人的事情,除了相干的几个,也没什么人议论。
就是“头衔”多出来的黛玉,此时的“风头”也不上死去的秦氏。
当然,这也多亏了那张淮张玄阳。
贾家人很快就打听到,这张玄阳非但是张家子弟,还是嫡系。是现如今那个“清源妙道真君转世”的堂兄、师兄。那张清源投到太孙麾下后,似乎这一位就可以肯定是未来的真人了。
“要说真人,能降妖除魔的固然好,可这世上有几个妖魔?还是要能祈福还愿的才好。”
人们似乎是如此议论的。
但不管未来是否能够成为真人,这身份已经让张淮的论调瞬间成为了“定论”。
谁让道教有这么个天下皆知的领袖,佛教却没有呢?
所以,黛玉身上的,就不是气运,而是正气。这正气可能还不是她的,而是她父亲林如海的。
而就算是林如海的,也让贾府的议论转了向。大概还受到那几个被处置的嬷嬷的亲朋影响,如今贾家的家仆私下里论起黛玉来,是这么说的——
“往常就说这林大姑娘清高,还说她只是性子傲,如今想来,可不是和那些酸腐文人一般的脾性?”
“还是未来的真人一双厉眼,竟一眼就看出来了。”
“要我说,这正气有什么用处?就是能镇得住邪祟,难道还能镇得住小人?看林大姑娘那脾气,亏得还是个姑娘,要是个爷们,哪能在官场上混得开?”
“你们也不想想,当初大姑爷可是一科探hua呢。如今做官做了二十年了,还在外头飘着,也没能进阁……不是早就摆明了的?”
“说是正气,正气有什么用?天下有几个读书的官儿不收钱的?”
“倒不是这样说,林家还是有钱,若是没钱,只怕也就没得一身正气了……”
黛玉的耳朵敏锐得很,加上有个义愤填膺的雪雁——她还当张淮的定论能扭转贾府里黛玉的名声呢——这些私语她倒是知道了大半。
可是,初初从宁府里回来时,黛玉就已经猜到了这话风的转向了,故此倒是不觉得惊异。
——贾家下人的心思、嘴脸,她看到多久了?
倒是有一件事,让她不知道该不该欣慰——
贾母说了她父亲给银子的事,加上她出资资生堂,至少贾家的人目前是知道了,林家不是没钱……
而且,虽然大部分的贾家家仆依然懵懂无知,就算是晓得贾家惹了些麻烦,但在平静的日子过了几日后,也就当危机解除了。然而,终究还是有些贾家的家仆真正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如那一次帮着她传话的孙嬷嬷,事后显然回过味来,不管何时都对她毕恭毕敬。
黛玉前生甚至完全不记得有这么个人。
同时,黛玉至少知道,不管那张淮是什么目的,他的论调,她真该感谢。
只是,就在黛玉一边感谢张淮,一边等着父兄的回信时,她却不知,在天津卫之南,她感谢着的张淮干了些什么事。
※
天津卫之南。
大楚朝的驿站经过百年的建设,虽还不是栉比蔓延,却也有了相当数量。且此时四周安靖,并无战事,是以驿站不但不用忙着转运兵粮,反而很有些清闲无事。
不过,这清闲无事,也单指“本职”。
洪文乃是专走这顺天到应天一线的驿卒,〖自〗由顺天府派马供其驱使,撇开年节时,在顺天、应天顶天了都不过休个一二日,剩余时候都奔波在这路上。
幸运或不幸的是,他又不是管军务或密奏的,倒也不用日夜奔驰,也不用与人接力,算好路程,倒是每日里都能在驿站里免费吃住。
这一日过了天津卫,遇见第一个驿站时,天色已晚,洪文便舒了口气。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