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今天上架,所以多加一更,有喜欢我的朋友求首订哦!)
却说自从官媒刘妈妈走后,邹家新宅便热闹了起来,每天早上卖早点之时,总会有一些年长的妇人过来用审视的目光上下瞧着美娘,把她瞧的心里头直发虚。而那些年轻的妇人,则是开始处处讨好柳氏和黄丽娘,白天的时候总是爱端着一些自家的绣活来请教黄丽娘,其实则是来向她们讨教如何教女。
可是柳氏和黄丽娘哪里能说得出来,她们总不能说,女儿没有管过,一直是小晨在帮着教的,小晨不仅在帮着柳氏教女儿,还帮着他们管教儿子呢。这话能说吗?不能。于是柳氏和黄丽娘就装糊涂,凡是来问的就神秘兮兮的笑笑,问的多,也就偶尔透露那么一点。就这一丁点的东西,也够那些妇人们回去琢磨半天去教给自家的小娘子了。
那些妇人们来了邹家便看到美娘和邹晨不是在院门口种菜,就是在家里的伙房捣鼓一些新吃食,又或者在一起读书写字,或者跟着黄丽娘学一些绣活。更是各自心生羡慕之心,这美娘怎么不是自家的女儿?这邹晨怎么不是自家的女儿?这多省心啊!不用吵不用骂,每天该干什么小姐俩计划好了,早上卖豆腐,中午做午饭,下午去种菜或者浇水,弄完了菜地就回来学写字,写完字去学绣活……天呢,这样的好娘子怎么全都生在邹家了?不行,我得让自家的小娘子跟着一起学。
于是,那些来找柳氏和黄丽娘的妇人们身后便渐渐地开始跟着一些小尾巴,而这些小尾巴一来便有目的性地去讨好美娘和邹晨。
时间长了,美娘和邹晨也看出来了,于是便私下商议了一番,那些想跟着她们一起学的小娘子,有那家风好的才肯教,若是家风不好的,则是不许她们来家。渐渐的美娘和邹晨身后开始随时跟着四五个小娘子。而这四五个小娘子,一个是里正家的小孙女,名唤邹月;一个是邹正文的小女儿,名唤星儿;一个是马太婆的重孙女,名唤邹萍;一个是李医士的女儿,名唤李锦绣;一个是乌老六的女儿,名唤乌倩。每日,这几个小娘子都要来邹家报道,而且这几位小娘子的人品和家风都是村里人肯定的,所以邹晨和美娘便决定收了这几个小娘子做徒弟,日日教她们做些炒菜或是写字,而做豆腐和做凉粉则是没有教给她们。
而这几位的家长则都是一些知道感恩的人,知道女儿在邹家还要花费他家的油盐酱醋,则是时不时的送来一些米面或是肉食又或者一些宛丘的精细绣活。一时之间,因教了这几个小娘子,村东邹家在村子里竟是得了绝好的人缘。不管是走到哪里,柳氏和黄丽娘都是被人奉承,再不象以前住在老宅那样,不被人当回事儿。
而那些私媒们更是恨不得踏破了邹家的大门,只是柳氏和邹正达心里一直想着沈家的亲事,对这些媒婆们都是说考虑考虑的话。
这时,老宅的大伯娘则是心生后悔之心,若是和那两个妯娌处好关系,自家的两个女儿不也是能跟着学了吗?于是,为了两个女儿竟是改头换面,刻意地去讨好两个弟妹。只是柳氏和黄丽娘时刻记得邹晨的话,若是敢把大伯娘领回家里来,她就要立刻翻脸。
就这样过了几天光景,转眼便要过了三月三。这时,林子里的嫩芽已经开始渐渐长大,广阔的田野慢慢地被绿色所覆盖。
清明节,转眼间便要到了。
这时,柳氏却焦急起来。自从那日鲁妈妈走了以后,只传了一回话,说了声沈家同意了这桩媒,要选一个好日子请两小见见面。只是传了一回话后再也没有了下文,柳氏有心想去问问鲁妈妈是怎么个事,可是又因为自家身为女方,断没有主动去问的道理,所以只是每日里在家急躁,这几日更是烦的连豆腐也磨不好。
黄丽娘也是无法,只得每日里温言开解,拿了旁的话去逗柳氏开心。就这样,时间长长短短的过去,转眼,荠菜长的老高可以食用了。
今日,邹晨和美娘还有几位小徒弟商量好了包荠菜角子。
邹月今年十二岁,家里是一等户,平时也是经常吃角子,只是自家被母亲宠的有些娇惯,平时不大干家务活。自从来了邹家跟着美娘姐学做活计,竟是一头扎进了饮食堆里出不来了,每日不是琢磨着这个能吃,那个怎生吃,便是想着这个调料何时放,那个调料放几多。回到家后和母亲一说,把母亲喜的直念阿弥陀佛,给邹家送的礼又加重了几分。
邹月听了要做荠菜角子,便喜道:“咱们何时去挖?这荠菜角子最是香嫩可口,而且一年只能吃得一回,年年都要想。”
邹星因时常听父亲念书,看起来沉稳的多,虽然是和邹月一般年纪,却更为老成,她沉吟了一下说道:“不知这次咱们是用秫面还是用小麦面?”
邹萍平时是最不爱说话的,她在家里太婆总是时刻告诫她,自家是佃户,邹晨和美娘是东家的小娘子,千万不可得罪,要时刻小心侍候。所以她一般总是听,很少说话,遇到有需要她发表意见的时候,她便会低下头去说,我一切都听各位姊姊的。
李锦绣则是活泼的很,她立刻接话道:“我看用小麦面,最是合适不过。”
乌倩的父亲与邹正达乃是蹴鞠场上的好友,所以她看起来也是能放开的,“对,锦绣姐说的不错,我看不如就用小麦面。嗯,要不,我回家去取?”
“哪里用得着你回家取,家里就有许多。”邹晨笑道。
于是几个小姐妹们商量了下,便一人提了一个篮子去田间挖荠菜去。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