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专家联手 确认身份(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只要提起明清铜器,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宣德炉,美轮美奂,大气精绝,宝光四溢。明代宣德皇帝接受了暹逻国进贡的一批风磨铜,问御匠吕震制作精美的铜器这批铜需炼几次,答曰六次。财大气粗的皇帝手一挥下了圣旨说,那就炼十二次吧。经过十二次的冶炼,最大程度地去除了杂质,只剩下了原有的四分之一,但每一斤都是精华。

明代崇祯、清代咸丰都曾下令将宫中的铜器送到宝源局化了铸钱,宣德炉经过这两次毁灭真品几乎没有了,随后的日子里仿品虽然不断,但始终无法超越”。几位专家和收藏大家站到主持台上之后,由白头翁先做了开场白。

“好在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于是决定再制作一批。据说后一批量比较大,过了一万件。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尽管人们还在焦急等待鉴定结果,但众人着急白头翁却不着急,依旧洋洋洒洒的介绍着宣德炉,哪怕眼前的众人不比他知道要少。

“再者说,虽说宣德炉经过崇祯帝、咸丰帝的两次化铜铸钱几乎没有了,但再怎么折腾总还有漏网的。即便宫中一个不剩,都化成了铜钱,但那些赏赐给皇亲国戚、有功之臣、各地庙宇的总会有些遗存。现在,只要见到有款,有旧气,铜质好,做工精到,大气有时代特征的就可以初步判断为宣德炉真品。

不过,那只是在国内的收藏圈内一个无奈的做法罢了,但在国际上,堪称极品五金铸造产物的宣德炉,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仿品和赝品的大量存在,让宣德炉的价格,始终抬不上去,这也许是我们收藏界的幸运,却更是中国人的悲哀,就因为证明不了自己的身份,宣德款的宣德炉,即便是真正的宣德三年造,也会明珠蒙尘,但是,经过我们京都拍卖行的努力,这一情况,终究要改观了,现在,由几位专家宣布鉴定结果和得出理由”!

其实白头翁这番言辞已经提前宣布了鉴定结果了,但在场的大多数人,对这个结果早就有了预料,毕竟京都拍卖行要是没有底气的话,也不会炒作的这么热闹,因而,人们更重视的是做出珍品鉴定结果的证据,是否能够说服现场的和不在现场的诸多藏友,甚至是整个世界人群!

这时,几位专家和收藏大家相互谦让了一下,便一起推举来自香港的卞玉铭老先生宣布这一结果和得出理由,卞玉铭也不过多推脱,朗笑了一声走到主持台后,声音洪亮的说道:“宣德皇帝在位时间不长,没什么泣鬼神惊天地的丰功伟绩,但他却十分有名,原因在一只小小的铜香炉上。据说宣德三年,暹逻国的使臣带来丰厚的礼品——数万斤风磨铜。皇帝大喜,即命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宫廷内陈设的柴、汝、官、哥、钧、定等瓷香炉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图谱精制香炉。制造过程中,皇帝不仅在原则问题上过问,还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提出意见。

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经过巨大的努力,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共三千多件。其后又因为器物精美,宣德皇帝便又下令再造,在整个明朝时期,颁赏宣德炉也成了皇家赏赐的一个重要方法,而曾任重臣的曹学佺曹公,便是其中一位。

提起曹学佺曹公,在场大家自然知道,据说田黄石就是曹公赴京院试之前,早老家的城门口溜达的时候,见一位进城买菜的农夫肩上挑子的一头用一块美时配重,当时就向那位农夫买下了这块石头,也就是后世被人推崇的治印名石——田黄石。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