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彪乡之二(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师叔莞尔,开导我道:“世人以为盗墓只是挖坟,根本不知道这也是门十分高深的学问。凡是擅长盗墓的,无不精通堪舆风水之术。通风水之术,必精五行之说。上古先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不过是‘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而已。今天看来,他们的这种认识似乎非常可笑,可是你仔细琢磨就会明白,这些朴素的认识背后包含着真理的光辉——万物的本源都是物质,现代科学证明,这些物质确实是彼此作用着的!”

师叔见我听的聚精会神,从地上捡起一根枯枝,写了一个‘井’字,指着说:“中国的汉字最早是象形,其后才有形声等变化。最早的‘行’字写做‘井’,意思是形状象街道。街道是用来走路的,必须要通畅,所以‘行’就有运行变化的意思了。”

见我听的认真,师叔扔了树枝,拉我站起身来,指点着远处道:“周武王在这里大败纣王,俘获了纣王的叔父箕子。思贤若渴的武王,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向他提出了《洪范九畴》的九大治国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五行’。箕子后来带着数千遗民到了朝鲜,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王朝。”

大张在旁边听了,赞道:“袁叔什么都知道,真的是太有学问了!”

师叔轻笑道:“许多人认为风水先生是骗吃骗喝的,其实堪舆术是也是门科学!堪、就是天,舆、就是地,堪舆,就是天地之道了。天地之道,怎么就不科学了呢?”

我恭恭敬敬问道:“那五行怎么又和堪舆盗墓扯上关系了啊?”

师叔抚着我的头,续道:“‘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神秘的一个数字!源于先民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我们先民由五行推及至地之五方、天之五时、人之五官、食之五味、、、发展到商周时代,慢慢形成了‘五行配五’的系统观念。据《尚书》的记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相对应的五味则水是咸,火是苦,木是酸,金是辛,土呢,就是甜的。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人将他们的领域称为‘中商’,现在看,河南仍处于中原腹地,说是‘中商’完全正确。不用嗅,这里的黄土应该是甜味!”

我不解地问道:“既然您知道是这黄土是甜的,那还嗅它干嘛?”

师叔听了,笑道:“我是在嗅这土是生还是熟!”

我诧异道:“土还分什么生、熟,这也能嗅出来?”

师叔点点头,肯定道:“当然嗅的出来!只是这个你需要经验的积累,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容易。这只是这行入门的东西,最难的是望气!”

“望气?”

“嗯,望气!”

“我只知道中医有‘望、闻、问、切’,怎么刨红薯也有这门学问?”

“中医和堪舆,同属玄学,有相通之处,也是寻常事情。人的脸有气色,长江、大河、山川当然也有的。地理之气看似有质无形,其实也并非不可捉摸的。古人认为气绝不仅是精神现象,而是一种物质现象:《易传》认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明末的科学家宋应星则干脆认为‘气’之为物‘虚空静息,凝然不动,遍体透明,映彻千里’。”

说着话,突然伸手在空中抓了一把,又在我面前一松,道:“这就是气了,看清楚了吗?”

见我摇头,哈哈一笑,指着身周道:“我让你读的《青囊海角经》看来你是没有认真读啊!书中明明记载着的——‘山水之静为阴,山水之动为阳。动静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总名曰气。析而言之曰龙曰穴曰砂曰水。有土斯有气,气因土而行,土因气而盛。土有气则润,无气则枯’。”

见我还是不甚明白,指着远处一座云蒸霞蔚的山脉道:“瞧见那里了吗?那座好象凤凰展翅的大山,就叫‘凤凰山’,葬的是朱明藩王朱翊镠的陵,我们站的脚下,十多年前就已经属于河南文物保护范围了,这里数平方公里内,从贵族,到平民,有着数不清的战国墓葬。”

大张兴奋的搓着手,问道:“袁叔,既然这么多的古墓,我们什么时候动手啊?”

师叔踌躇片刻,叹了口气道:“此事棘手,你看这座山,没有一棵树。光秃秃的没有遮蔽,山上人一有所动作,从村里望过来就会一览无遗。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座山,近百年间已被盗掘过无数次了。这座山现在千疮百孔,早就风水尽泄了、、、”

师叔话还没有说完,大张一脸掩饰不住的失望,焦急地问道:“袁叔,那是不是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啊?”

师叔看了他一眼,反问道:“既入宝山,还有空手而归的道理吗?”

一句话说的大张转忧为喜,心痒难奈道:“那干脆今晚就动手好了!”

师叔轻轻摇头,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此事尚须从长计议。先为令祖、令尊上炷香吧!”

大张听了,面现难色道:“祖父的坟我还找的到,父母在文革时被批斗而死,到现在尸身也没有找到。这该怎么办?”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