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3P模式
所谓3P模式,或者叫PPP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三个环节依次进行,这三个环节是:presentation(展示)— practice(练习)— production(表达)。这是目前在世界上运用最为普遍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是如此。
Jane Willis & Dave Willis(1996)是这样概括上述三个阶段的:
展示教师突出展示某个特定的语言形式。为了体现其意义,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语境的。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说出该形式,直至比较熟练。
练习教师开始放松控制。教师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或者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语言形式。
表达当教师确信学生可以说出该形式以后,教学便进入表达阶段,或叫自由阶段。这一阶段常常采用角色扮演、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形式,而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需要采用该语言形式的。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置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这一阶段的焦点据说是在于语言运用。教师鼓励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协商,该语境要求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二、 3P模式的实质
三个阶段其实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流程:
形式意义
机械性操练交际性活动
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学生之间基本自由的意义交流
简单地说,就是先学习新知识,教师讲解后,带领学生进行机械性操练,等到学生基本掌握该语法点,达到一定熟巧程度后,再逐步过渡到交际性活动。
这样一个流程也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一些教师所总结的:
“死”“活”
所谓从“死”到“活”,也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接近真实交际。
3P模式是一种顺序模式,即先形式后意义的模式(如Dekesyer 1998)。一些学者认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时注意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是困难的,应该按照由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平衡。这为3P模式提供了心理认知上的依据。
当然,我们不应该机械地、简单地理解上述流程。
在展示阶段,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也结合特定的意义和语境。在呈现的同时,不是绝对没有“练习”的安排,而是教师严格控制练习,目的是为了避免出错。
另一方面,在表达阶段,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希望学生在表达中强化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其活动内容和语境是精心选择的,是最有可能运用到所学的语言形式的那些活动和语境。
在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就大多数学校的综合课而言,把一个单元的教学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话,一般把一个教学单位切分为“生词—语法—课文—练习”(或“生词—课文—语法—练习”)几个环节,其中生词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展示和练习两个步骤(可以是边讲边练),语法和课文教学环节分别包括展示和练习步骤,可能还有表达步骤。最后是指导学生做课文后面的练习(一部分在前面几个环节中结合着已经做了,一部分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可能都是机械性的单项的练习,也可能有综合性的表达活动。即:
A 生词教学:展示生词—练习生词
B 语法教学:展示语法—练习语法—(活用表达)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