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桥小档案
位置:中国、兰州、黄河。
建桥时间:开始于1907年。
主要数据:全长234米,宽7.5米,有六墩五孔,桥上飞架五座弧形钢架拱梁。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朝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千米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万多两,由德国商人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为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形架拱梁,使铁桥更加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百年历史见证中国崛起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第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