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刊发笔者《“做……不着”新释》。要点是:旧释的拼舍、担当、牺牲、豁出去,不顾、冒险等歧义,都是从句意作宽泛的推测,把相关的事理作为词义,是错误的。必须从语素即理据准确分析。“做”是当做、认为义;“着”是合宜义,犹如“中”“对”。“做……不着”就是认为此事不合宜;“做……着”就是认为此事合宜。旧释“做……不着”与“做……着”同义,更是错误的。1999年第1期徐之明《<“做……不着”新释>商榷》(后文简称“徐文”)是否定我的看法的。2009年第1期杨会永《<《“做……不着”新释》商榷>献疑》(后文简称“杨文一”)是否定徐文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杨会永《再释“做……不着”》(后文简称“杨文二”)也是否定我的看法的。这三文的研究方法同样都是错误的随文释义。
奇怪的是徐文不直接否定“着”的“中”“对”义,而间接说把“不着”解释为“不对”是“牵强曲解,误释”,又不申说理由。徐文既另说“着”是贪恋;顾及义。又说“着”的含义有五种情况:
1、拿(或拼舍);2、吝惜、顾惜;3、计较;4、在意;5、豁出去。自我矛盾。徐文回避“做”字的意义。
“做……不着”,“做”是谓语,它的宾语“……不着”是主谓结构。而徐文则改变此语法结构,把“做……不着”讲成“做不着……”。即成为一般的述补结构。“……”本是“不着”的主语,被改变成是“不着”的宾语。
《喻世明言》卷二七:“我今老了,又无用处……做我着,教你两个发迹快活。”是说我若做对了,你们就发迹快活。《错斩崔宁》:“做这老性命着,与你兑了吧。”是说老性命与你年轻性命兑了也值得。我说可见把“做……不着”与“做……着”解释成同义词是错误的。徐文回避此两例。而按徐文的解释,“做这老性命着”,就是拿这老性命顾及,但顾及性命就不那样做,正与实际文意相反,可见用顾及解释是错误的。
杨文另说“做”是“拼”义。例证是《古今小说》卷三:“若还敢来应我,做这条老性命结识他。”“见张公恁地说道,做着只得去。”就是拼着性命、拼着只得去。又另说“做”是花费义,如《鼓掌绝尘》:“做两日撑”。但这些仍然是随文释义,不是普遍性的词义。对此可用最简单方法来否定,就是“拼命用了一千元”决不能说成“做命做了一千元”。“做这条老性命结识他”应是“做这条老性命(着)结识他”而掉字。“做着只得去”意思应是认为对而只得去,即先准备不去是不应该的。此例恰好证明我对“做”与“着”的解释是正确的。至于“做两日撑”的“做”是我所论述的泛义动词前附复指“撑”的用法。类似的又如“作一日游”、“作一笔写”、“作非非想”、“作海阔天空想”、“作别论”、“作罢休”、“作斗争”,详见《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其使用特点》(《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与其他关于泛义动词的文章。
杨文一又说:“做……着”“做……不着”的“着”“不着”是句尾语气助词,没有固定意义,有时可以省略。这话就更不合基本常识了。句尾语气词有叙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四种,都是虚词,普遍用于各种意思的句子。而“着”“不”都是实词,只用于“做……不着”。
杨两文都据袁宾先生关于“好不”的论述而说“做……不着”的“不”也是无意义的。这是不妥的。否定式的“好不xx”是个别性约定俗成说法,没有普遍的类推性,与“做……不着”结构也大为不同。
杨文说“做……不着”或作“苦……不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苦你儿子不着,与他滴起血来,怕道不是真的?”卷十二:“徐家盲子退(婚)便罢,退不得,苦一个丫头不着,还他罢了”。在此“苦害”的基础上引申出麻烦的意思。首例是元曲《留鞋记》的“做……不着”,这实在莫名其妙。元代的词义竟然是由明代例句引申来的!其实“苦……不着”正是:让其人苦是不该的。还可以比较三种说法。
“百做百不着”。《拍案惊奇》卷一:“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却又百做百不着。”即百做百不中。
“当着不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世事莫有成心,成心专会认错。任是大圣大贤,也要当着不着。”即,按一般道理来说,大圣大贤必是当中的,而也有不中的。
“做着不着”。《风流悟》第2回:“常言道:‘妻大二,米铺地’。绝妙的了。待我做着不着去说说看。”是做对了还是不对,且看实际结果。冯梦龙编《山歌》卷三《一边爱》:“你做着弗着做个大人情,放我在脚跟头睏介夜。”即做或不做人情。即让不让睡在脚跟头。
徐文把“做……不着”解释为上述的五义,杨文则解释成三义:1,拼着,牺牲;2,花费。3,麻烦。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随文释义当做词义。陕西人民出版社《喻世明言》卷三十三:“你们做老拙传话谏议,道张公教送这瓜来。”设注:“做:此处为、代的意思。”为我传话、代我传话,确实把句子意思讲通了,但“着”没有这样的词义,仍是随文释义。
徐文、杨文都是用随文释义的方法,但这只能通句意,不能确说词义。王力先生在《关于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什么叫做‘望文生义’?就是看到一句话,其中的某个字用这个意思解释它,好像讲得通,以为讲对了。其实这个意思并不是那个字所固有的意思,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这么用过,只不过是在这个地方这样讲似乎讲得通。但是‘通’不等于‘对’,不等于‘正确’。你要说这样解释就通了,那就有各种解释都能通的。”对“做……不着”原有与徐文、杨文的众说纷纭,正就是这种情况。
崔山佳《近代汉语法考察》(崇文书局2004年)、《近代汉语论稿》(巴蜀书社2005年)、《宁波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7年)共同否定我的看法,说“做……不着”是“拿某人或某事物作牺牲”或“把……舍弃不顾”的意思。但仍然回避“做”与“着”的语素意思。
案,舍弃意思的“牺牲”词是近代才有的,《汉语大词典》的例子最早是《孽海花》,其次是老舍与沙汀作品。而“做……不着”在宋元的《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中已经有了,可见不是舍弃不顾的意思。凡说舍弃不顾,都是对有重大价值的事物而言,而《鼓掌绝尘》第六回:“妹子,适才我已把老爷房中灯吹灭了,做你不着,到你房里看看,有灯再点一个来。”都是说让对方跑一趟并不长或险的路,犹如说劳驾,完全说不到舍弃、牺牲。
崔山佳举《温州方言词典》“做”字第十六个义项:“拿某人或某事物作牺牲。以‘……不着’的形式表示,‘做’字后面跟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人称代词。”例句是:“做我该条老命不着,伉渠妆哪。”“到拉该个地步,只好做钞票不着,尽力用落去吧。”但都只是说牺牲年轻宝贵的生命,而不说牺牲衰老的生命。查《温州方言词典》却没有“做……不着”的词条。而“着”有两首。一是d a,词义正是:1应该;必须。2合适;得益。另一是tpa,就是穿着的着。该词典虽然没有给“做……不着”的“着”字注音,但可以肯定不是“穿着”词的音,则“着”正是应该;必须,或合适的意思。则“做……不着”的意思正是:那样作本是不应该的。这与我的论证完全吻合。因为当事人刻意要那样做,才被迂曲错误的解释成为舍弃、牺牲云云。
崔山佳说“做……不着”是吴语词,这没有错误,但不严密周全。因为《汉语方言大词典》与《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都没有此词条。可见仅是温州方言有此词。则许多吴语作品中的“做……不着”应是从宋元话本仿说的,并非吴语许多地方都有此词。例如《醒世姻缘传》也有此词,但并非吴语作品。崔山佳说今日宁波方言还有此词,但两本《宁波方言词典》却都没有此词条。
错误解释的各家,都只是认定词义,而不核对例句的具体事为。例如《西湖二集》卷六:“不要投水,只说我将来跌坏了,做我老性命不着。”媳妇把儿子跌伤,怕丈夫打,要自杀。婆婆言向自己身上推:我的老命不中用了,打死也没关系。把例句引全,应是:“……只说我将来跌坏了,做我老性命不着。我且权躲在小姑娘家里,等他怒过了头,回来便是。”可见,并不是不顾性命。
辞书的解释往往也是随文释义,而不是独立性的词义。对“着”也是如此,因而有梳理的必要。“着”是由“著”分化来的。《汉语大词典》“著chu”:1依附;附着。2接触;贴近。3穿;戴。4放置,安置。6着落;归属。?酒器名。这些都是合宜的。其他的都是随文释义,辩正如下。
5排列。杜甫《鄭城西原送李判官兄》:“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其实仍然是依附或贴近义。“著”仅一个动词语素,怎么会成为两个语素的动宾结构“排列”的意思呢?
7生长;增添。《齐民要术.插梨》:“若櫓生及种而不载者,则著子迟。”韩愈《感春》:“画蛇著足无处用。”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新著了,几茎华发。”其实仍然是附着义。“生长”是两个语素,与“著”都不搭界。生孩子,不能说:著孩子。长大了,不能说:著大了。
8贪恋。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念昔少年著游燕。”《赠张籍》:“吾老著读书。”其实仍然是依附或贴近义。“著”仅一个动词语素,怎么会成为两个语素的偏正结构“贪恋”的意思呢?
9表示使令。王建《和蒋学士新授章服》:“看宣赐处惊回眼,著谢恩时便转身。”张耒《秋蕊香》:“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痩。”其实仍然是着落义。
10花费。白居易《府酒五绝.自劝》:“十千一斗犹赊饮,何况官供不著钱。”其实仍然是放置义。把钱放置在酒家。随文释义,也可以说是“用”“需要”“给”。而“钱花费了”不能说成:钱著了。
?指著籍而常住不迁移。其实仍然是附着义。也可随文释义为“住”。
10助动词。犹得。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应该,能够等。王安中《小重山.相州荣归池上作》:“触事著思量。”张炎《绮罗香.席间代人赋情》:“才忘了,还著旧思。”其实仍然是归属义。附加上“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等条件,就说明不是直接性词义。
?介词。(1)用;拿。白居易《祭社宵》:“欲将闲送老,须著病辞官。”其实仍然依附义。(2)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著吴霜偷换。”其实仍然是附着义。按随文释义,岂不是也可以说是生长、增添义吗?(3)把。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六:“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句句催。”其实应是著述义。(4)向,朝。袁去华《安公子》:“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陈亮《最高楼.咏梅》:“话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著唐昌宫里馆。”其实仍然是依附义。语法专著从来没有说“著”是介词的,可见错误之甚。
再看“着、1穿。2接触。3遭受。5着落。这些都是独立的义项,而这正是对原来“著”字的分化俗写。而其余的都是随文释义。
4在。唐元稹《定僧》落魄闲行不着家,遍寻春寺赏年华。”元姚守中《粉蝶儿.牛》套曲:“闪得我丑尸不着坟墓。”其实仍然是接触义。而“在今年”“他不在了”“在天上”等中不能换为“着”,充分可证。
6带有。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虚里着实,实里着虚。”元贯云石《清江引.咏梅》:“未曾着子时,先酿调羹味。”仍然是着落义。如果随文释义,前者也可以说是“夹杂”义;后者也可以说是“结”义。
7关切,体贴。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结知心朋友着疼热。”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怎想他知疼着热。”仍然是接触义。他关切我,不能说成:他着我。
8可惜;贪恋。元曾瑞《留鞋记》楔子:“做我铜钱不着,日日来买胭脂。”清李渔《蜃中楼.述异》:“作几日工夫不着,就去试一试。”即是“合宜”“中”义,它是由接触义而引申的。
9花费。《拍案惊奇》卷二十:“反着重本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要快些完事,就多着些也罢了。”仍然是放置义。
10能够;应该。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姐姐着配此人,也不辱没了。”仍然是着落义。给外加“表示客观上或情理上的需要”的条件,就说明不是独立性词义。
用,凭。《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着甚消磨永日?”卷二:“着绫幡做甲。”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我着几句言语安伏他咱。”《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如何着个道理和他说话?”其实仍然是依附义。犹如说靠什么。
教;使。《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只着你夜去明来。”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我既为了张郎妇,又着我做李郎妻。”元本高明《琵琶记》:“没饭吃便着饿死,没衣穿便着冻死。”仍然是着落义。
即使有。《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着一个文君,怎比莺莺?”仍然是着落义。“着”仅一个语素,决不可能有“即使有”三个语素的意思。
命令之辞。旧时公文中用语。如“着即试行”。仍然是着落义。按随文释义也可以说是教、使义。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