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与半吊子词语家族及理据辨析(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二把刀”本指外科手术或厨师主刀者的副手,显然不会引申出这样的词义。应是“二把 到”的理据:只有二成把握到了。或者应是“二、八倒”:应该把握八成、却只有二成,恰好颠倒 了。

3-2.1“二八差差”。马思周、姜光辉《东北方言词典》:“象声词,表狠狠实实。他打我二八 差差一个大嘴巴。”按,没有“二八差差”这样的象声词,解释纯误。“二、八”仍然是“十、实”曲。

按,这些“二八”要解读为是表示“二、八”相加。和是十,谐音“实”。北京方言有“四六不一点不懂。”也是“四、六”合为十,而言确实什么都不懂。徐州话,“二八盅:(饮酒)正达酒”即“二、八”合为十。“盅、中”谐音,指合宜,与“十、实”谐音复说。

3-16“二八裉子”。《哈尔滨》:“1称某项工作的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2指城乡结合。“差差”是“扎扎”的音变。倒序为“扎扎实”。

2.2“二八京腔”。《扬州》不纯正、夹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

按,“八”字有喉入声韵尾,“般”字无,近音谐音。二般即两样,指不纯正、夹有方言。以上两个词与“二百五”的词义不同,但“二八”的虚假则可互相参证。

第四个系列是含“二五八”的词语。

1.1“二五八气”。《汉语方言大词典》:“傻气。陕西绥德。山西太原。”

按,“五、伍”谐音。“二伍八”即“二加八”。仍是“十、实”曲折。

1.2“二五八”。《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1外行。2大略。3不好,差得很。”

按,指外行、差得很,便是“二伍八”的理据。指“大略”另是“二、五;八”的双层曲折。第一层“二、五”和成七,第二层“七、八”并列,指七八成的大略情况。

第五个系列是含“半”字的词语。

1“半倒数”、“半刀数”。《扬州》:“骂人的话,指智力低下,也指智力低下的人。||也有人写成‘半刀数’。”

按,应是“到半数”谐音及倒序:知识只到一半,一知半解。

2“半把刀”。《洛阳》:“技术上半会半不会的人。”

按,“刀、到”谐音:只把握到半数。

第六个系列是“半吊子”之类的词语。

1.1“半吊子”。《南京》:“指不懂多少却喜欢自吹装懂的人,或自吹能办事却又办不到的人。||‘吊子’指烧水器皿。”又,“吊子:旧时烧水等用的陶制容器,较深,口较小。—吊子不响,半吊子晃荡(讽剌学问不大的人反喜欢卖弄)||《红楼梦》有‘吊子’、‘盅子’、‘铫子’等不同写法。”

按,“半吊子”是“半铫子”的俗写,正是“半铫子(晃荡)”的简说。俗谚:“浅碟盖不住底。”“沉甸甸的谷穗低垂头,干瘪的谷穗高抬头。”都是同义的。

6-1.2《扬州》:“半吊子:1不通事理,不讲信用;做事不彻底,有始无终,也指这种人。2对某种知识或技能一知半解,也指这种人。”

按,词义的解释不得要领。“半吊子”三个字,不可能有那么多那么细致的意思。首义中不通事理即不懂理,与次义的一知半解相同。不讲信用,与有始无终同类。所以概括词义仅是一知半解、有始无终。理据应是“半掉子”:把一半掉了。扬州不把“铫子”写成“吊子”,因而词的理据不是“半铫子”。

6-1.3《乌鲁木齐》:“半截子: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高明,只是略只一二的人。”此词可以为“半掉子”理据作参证。

有“半吊子”词的方言很多,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词义偏重于自吹装懂,而本地就有“铫子”词的,理据是“半铫子”;偏重于一知半解,而本地无“铫子”词的,理据是“半掉子”。与“半瓶子”“半坛子醋”(南京话)对比,也可以知道“半吊子”中的“吊子”只能是容器。自然,也有其他复杂的情况,如下。

6-1.4《上海》:“半吊子:1做事不彻底的人,无恒心的人。2两面三刀的人。”

按,首义即“半掉子”。次义则另外谐音“搬挑”:搬弄、挑拨是非。“吊、挑”声母送气与否之别。《汉语方言大词典》:“半吊子:搬弄是非。上海。”可证。

6-1.5“半铫子”。《武汉》性格乖僻的人。铫子(开水壶)没有装满,不够分量,故称。”又“铫子:1‘开水壶’=‘炊子’,烧开水的壶。2罐子。3‘半铫子’之省,性格乖僻的人。”

按,如果是按“没有装满,不够分量,故称”,就不会省去“半”字。词义也应是一知半解,而不会是性格乖僻。实际情况应当是:“铫子”是正体,谐音理据是“刁子”。该词典,“刁巧:异样,奇特”可证。武汉话“刁、铫”同音异调可谐音。由于向别的方言趋同而也说“半铫子”。词典的解释恰好说反了事理关系。

6-2.1“半彪子”。《现代汉语词典》:“半彪子:<方>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按,彪是小虎。而“虎、糊”谐音:糊涂。可见俗语词刻意出奇,花样翻新。

6-2.2“半膘子”。《汉语方言大词典》:“缺心眼。北京。”

按,“膘、彪”谐音有趣味。字面趣假意思却另是半肥半瘦的肉。

6--2.3“半标子”。《汉语方言大词典》:“缺心眼。河北卢龙。”

按,“标、彪”虽谐音却没有趣味。应是不知“彪”的机制而成为一般的记音写别字。

6-3.1“半担粪”。《汉语方言大词典》:“半瓶醋。福建建宁。”

按,参照福州话猜测,或许“担、绽”同音异调谐音。意思是错。所知所说的一半为错。粪,指斥那种情况如粪之臭。这与“半瓶醋”的醋指酸,互为参证。

6-3.2“半桶教”。《汉语方言大词典》:“半瓶醋。福建松溪。”

6-3.3“半桶屎”。《厦门》:“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相当于‘半瓶醋’。”

按,不是整体性比喻。否则,很有知识的人就成了“一桶屎”,显然不合理。“半通”的谐音。仅以“屎”斥其臭。“半通而屎”与“半瓶而醋”可互证内部结构。

6-3.4“半路师”。《汉语方言大词典》:“半瓶醋。厦门。”

按,字面的趣假意是:半路出家的比喻。而半路出家也有很有学问的,可见不是比喻。谐音理据另是:半落使。使用的知识少了一半。参见“二路八”词。

《汉语大词典》对“半吊子”以五百铜钱作比喻解释。《南京》:“二百五:讥称呆傻、不知趣的人,旧时五百钱为一封,二百五指‘半封(疯)’。本地常用其简称‘二五’。”然而并没有五百钱为一封的说法。“半疯”与呆傻也大不相同。况且更没有以钱多少表示知识多少的事理。否则,“百万富翁”“腰缠万贯”与“一文不名”“穷光蛋”这两类词,岂不是各有了知识丰富和毫无知识的词义?可见以五百文铜钱解释半吊子的理据,恰是受了趣假的欺骗。“二百五”也不能简称为“二五”。

《寻根》2000年第1期杨琳《“二百五”与“不管三七二十一”》对“二百五”介绍一种解释:牌九游戏中,“二板”指两个两点合成的四。“幺五”配对成六点。这两种花子合计是十个点,是最小的。本叫“二板五”,讹成“二百五”。文章评论说:这种解释比较勉强,因为最小的牌和傻里傻气、做事莽撞没有必然联系。这自然是对的。作者的新释是:歇后语:二百五十两银子一半疯子:半吊子的一半一半吊子。“二百五”是从“半吊子”产生的。把一个人称为“二百五”时,是说比“半吊子”还差。其实,并没有那两则歇后语,只是个别人的趣味说法。

《民间文学》1993年第2期《“二百五”的由来》说: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被剌死,秦国悬赏千金。有四人都说自己是行剌者来领赏,又不能证明真假。只好让四人平分,各得二百五十两。从此人们把做蠢事的人叫“二百五”。按,这实际是以已有的“二百五”为题材进行再创作,而不是语言研究。

由于“二百五”、“半吊子”把词的理据用谐音的方法隐蔽而形成趣难: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犹如谜语可启迪人的智巧。从而引发各处方言用同样的方法创造了大量的同义词,而在词形和谐音上是同中有异。不同层次、区系的词语汇合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只有从家族整体才能领悟到隐实示虚、设难从趣的谐音机制,从而易于正确把握词语的理据。这与书面词语的见字明义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是语言研究的薄弱的地方,因而虽有一些解释却都格格不入。

正由于语言学对趣难词无法解释的空白,才导致民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解释。这些解释也是“盲人摸象”,都未知的实,语言学叫做“民间词源”或“流俗词源”。这类词语提示着应当另有机抒。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