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问题概观(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列昂捷夫认为,这样理解活动的对象性、主观性的特点,就可以克服心理学中的唯心观点和机械观点,就可使主体和客体构成一个完整系统。从而,也就可以克服引致近代心理学的危机的根源——“直接性”公设(认为主体的状态是由客体所直接决定的)。

(三)分析外部的、感性—实践活动是认识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要方法。本来,鲁宾斯坦早在30—40年代已经提出过心理学要研究实践活动,并曾指出:“其中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只是它的特殊心理内容,它们的动机和调节作用,……”列昂捷夫进一步发展这一思想。但不同意鲁宾斯坦的观点,而是主张:主体的整个活动都应是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分析外部的、感性—实践活动,不应只限于研究其中的心理因素。而是要把活动这样一个“恰当的分析单位”纳入心理学中。心理反映是在感性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挥机能作用的。所以,在完整的活动系统之外,就不能了解它。

(四)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从发生上说,外部活动是原初的,内部活动是由外部活动的内化而形成的。在这两种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过渡:内化和外化。

两种活动相互过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

需要→动机→目的→条件;

活动→动作→操作。

任何活动,都是符合于一定需要、为一定动机所推动、由动作所组成、借助于操作而实现的。这里,活动和需要、动机相联系,动机是活动的标志;动作决定于自觉的目的,它和目的相联系;操作则和达到目的的具体条件联系着。同时,作为完整系统的活动的结构是可变的:活动失去了它的动机就变成动作,动作失去其目的就成为操作,而如果动作取得了动机,又可成为活动,等等。

活动问题是苏联心理学的传统理论问题。Л·С·维果茨基、鲁宾斯坦对这个问题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作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继承者的列昂捷夫继承着这个理论传统,他的活动观点成了70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的最重要理论思潮。也可以说,他把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按照自己的观点70年代化了。活动观点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当前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列昂捷夫观点的热诚支持者,如莫斯科大学心理系、苏联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者,目前正为实现这一目的而积极努力。

六、洛莫夫的系统观点或系统性原则

Б·Ф·洛莫夫是目前苏联心理学的最主要代表人。最近,1982年,他在《苏联心理学的历史起源和现状》一文中,简述了他所认为的苏联心理学的几个基本原则。(或者如他所说,苏联心理学的哲学。)除了在前面已经谈到过的一些原则外,他又增加了两个原则:1关于社会相互作用的交往原则;2心理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三种基本作用和机能:认识、调节、交往。

认真说来,洛莫夫增加的这两点都还不能算得上是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肖洛霍娃也是在1982年,甚至在分析社会心理学(而不是在普通心理学的水平上)的方法论时就指出:“把交往作为一项原则看起来为时尚早,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它和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是社会心理学的逻辑中心”。更不用说站在洛莫夫的交往观点的对立面的传统活动观点的维护者们了。至于心理的三种机能问题,则属于心理机能的结构或范畴的划分问题,可能根本就不属于心理学中传统的基本原则问题。

真正具有基本原则意义的,倒可能是洛莫夫所首先提出的系统观点。洛莫夫的系统观点轮廓如下:

(一)人处于多种系统的交叉点上,他要从属于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物理系统等。人的存在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人对多种系统的从属性在其心理上表现出来,就产生了心理的多样性、多面性。同时,心理又是一种整体性的东西。

(二)心理处于不同序列的关系中。在对所反映客体的关系上,它是客体的反映;在对脑的关系上,它是脑的机能;在对行为的关系上,它是行为的调节者。而这三个方面又是在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的。

这样,心理就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心理的东西的本质,只有在系统观点的基础上,亦即对心理的东西在其存在于其中的、作为整体系统的大量外部和内部关系中进行考察,才可以理解”。

(三)心理学的理论包括许多层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分析水平:在第一种水平上,人作为整体,被看作社会系统的要素,它的属性(包括心理在内)是在社会生活的关系中来考察的。这里的问题是意识、个性、活动、交往等。在第二种水平上,考察心理在生活活动中的机能。心理的基本机能有三种:认知、调节、交往。第三种水平要求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生理基础。

(四)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分析时的基本要求:

1. 心理现象本身是多测度的,要把它作为多测度的东西来考察。

2. 心理现象本身是多水平、多层次的。不同水平层次间的联系高度易变。与此相应,心理现象的规律也有不同的序列,有的适用于所有水平,有的则适用于某一水平。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必须考虑这种情况。

3. 分析人的心理特性时,要考虑到人所生存于其中的那些大量关系,他们是心理特性的根据,决定着心理特性的多序列性。

4. 系统分析要求在发展中(而且是多方面地)考察心理现象。

5. 分析心理现象的决定关系时,不能作机械的、直线式的理解,要考虑到它的多水平、多测度性。

近年来,系统观点在苏联心理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目前,它已经成为洛莫夫所主持的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全部研究工作的理论核心。最近,在概括这个研究所建所以来的研究工作的总结文章中明确指出:“在心理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在理论、实验和应用的研究中,彻底地实现来自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具有特别的意义”。在这个研究所中,“在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的全部总和,都是用系统方法论原则连结着的”。

看来,系统观点同样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当前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小结

一、通观苏联心理学不同时期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发展和概括,可以清楚地看出苏联心理学理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或趋向,这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应用于心理学,以对传统的心理学进行改造,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心理学。这种特点和趋向是较为一贯的。这是苏联心理学理论较为先进和有价值的地方。因而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方面。我们要从它借鉴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借鉴它是如何在心理学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得失何在。

二、比较起来,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来说,苏联心理学中根据自己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传统而发展形成起来的一些理论思想,具有更为重要、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更为重视。例如,对于心理的唯物本质的理解(心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特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对于心理的决定作用的理解(外部原因通过内部条件而起作用);通过活动范畴而将心理纳入人的现实生活的现实联系之中,以克服传统心理学中把人的意识抽象化、孤立化的缺陷,等等;就都属于这一类的理论思想。以活动为例。苏联心理学中关于活动理论的基本格局是“主体——活动——世界”的三项格局。这种格局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克服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问题。这确实是苏联心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三、苏联心理学理论中近年来出现的系统观点,显然是受到了西方系统论思想的更多影响。建设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贯彻辩证唯物论。诚然,事物具有系统性,系统观点也应当是辩证唯物论所本来固有的观点。人的心理有其明显的系统性质。对它进行研究时考虑到它的这个方面也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强调心理的系统性,这毕竟还只是注意到人的心理的不是带根本性重要意义的一面。而且,洛莫夫所阐述的系统观点,也未免流于皮表和繁琐。试问,外部原因通过内部条件而起作用的决定论原则,分析心理现象的决定关系时不要作直线式理解而要考虑到它的多水平、多测度性,这两者哪一个具有更根本的性质呢?显然是前者。何况,正确理解的决定论原则本身也就是要求如实地(包括系统地)解释人的心理的决定关系。

四、苏联心理学中有些显然是取得了成就和进展的理论思想,也不是没有需加考虑之处。仍以活动问题为例。苏联心理学中是用活动概念作为表达人的行动方面的基本范畴。可是,活动这个概念过于一般、含混,不能充分表达出人的行动方面的本质特征——实践性。而这就会影响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意识的本质的理解,因为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正就是通过人的行动方面的关系来理解人的心理、意识的。近年来,苏联心理学者就活动和交往的关系问题发生相当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活动是基本范畴,交往只是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另外一方则认为,活动和交往两者不同,它们同样都是心理学中的重要范畴。目前争论还在进行,未有统一结果。从我们所讨论问题的角度来说,这一争论的发生,也正显露了作为代表人的行动方面的基本范畴的活动概念本身的弱点。

由此,也使人开始考虑,用实践活动或生活实践作为代表人的行动方面的基本概念,可能会使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实质的理解向前推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К·Н·科尔尼洛夫:《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心理学教程》,1926年版。

〔3〕Б·М·捷普洛夫:《苏联心理学三十年》,(苏)真理出版社,1947年版。

〔4〕А·А·斯米尔诺夫:《苏联心理学四十年》,载苏联《心理学问题》,1957年第5期。

〔5〕А·А·斯米尔诺夫:《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现状》,(苏)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А·Н·列昂捷夫等:《苏联心理科学》,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7〕С·Л·鲁宾斯坦:《普通心理学原理》,(苏)教育书籍出版社,1946年版。

〔8〕С·Л·鲁宾斯坦:《存在和意识》,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57年版,中译本,三联书店,1980年版。

〔9〕С·Л·鲁宾斯坦:《心理学的原则和发展道路》,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59年版,中译本,三联书店,1965年版。

〔10〕С·Л·鲁宾斯坦:《巴甫洛夫学说与心理学改造的几个问题》,载《苏联哲学问题》,1952年第5期。

〔11〕《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63年版。

〔12〕А·Н·列昂捷夫:《心理发展问题》,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

〔13〕А·Н·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苏)政治书籍出版社,1977年版,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14〕В·В·达维道夫等:《А·Н·列昂捷夫著作中的活动问题》,载苏联《心理学问题》,1982年第4期。

〔15〕В·В·达维道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所科学活动的总结和展望》,载苏联《心理学问题》,1983年第1期。

〔16〕Б·Ф·洛莫夫:《心理学的系统观点》,载苏联《心理学问题》,1975年第2期。

〔17〕Б·Ф·洛莫夫:《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载苏联《心理学问题》,1978年第5期。

〔18〕Б·Ф·洛莫夫:《苏联心理学的历史起源和现状》,载《美国心理学家》,37卷,1982年第5期。

〔19〕Б·Ф·洛莫夫:《苏联心理学中的交往和活动范畴》,载《苏联哲学问题》,1978年第8期。

〔20〕В·Г·查兹金:《十年来的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载苏联《心理学杂志》,1982年第5期。

〔21〕А·А·列昂捷夫:《活动与交往》,载《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1期。

〔22〕Е·В·肖洛霍娃:《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总结》,载苏联《心理学杂志》,1982年第2期。

(本文是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个研究班上的讲稿,后收入《犯罪心理学基础讲座》一书中,1989年版)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