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四)肝郁泄泻
临床表现: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治疗原则: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加减。
(五)脾虚泄泻
临床表现: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加减。
(六)肾虚泄泻
临床表现: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减。
三、便秘
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致大便秘结不通,经常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的一种病证。
饮食入胃,由胃腐热水谷,脾吸收精微后,糟粕由大肠传送排出,形成大便。如胃肠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失职,即形成便秘。此外,肝主疏泄,调畅肠胃功能,肾为胃之关而司二便,故肝肾失调亦可致便秘。即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与脾胃肝肾有关。概括说来,便秘的直接原因不外热、实、冷、虚四种,肠胃积热者发热秘,气机郁滞者发为实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不足者发为虚秘。
现代医学的习惯性便秘属本范畴。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炎症恢复期便秘,肛裂、痔疮、直肠炎等肛门直肠疾患引起的便秘以及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一)实秘
1.肠胃积热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原则: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加减。
2.气机郁滞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疗原则: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
3.阴寒积滞
临床表现: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疗原则: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加减。
(二)虚秘
1.气虚便秘
临床表现: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便后乏力,汗出短气,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黄芪、陈皮、火麻仁、白蜜)。
2.血虚便秘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或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疗原则: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方药:润肠丸(当归、生地黄、火麻仁、桃仁、枳壳)。
3.阴虚便秘
临床表现: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生地黄)加减。
4.阳虚便秘
临床表现: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
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或腰膝冷痛;舌质淡,苔白或薄腻,脉沉迟或沉弦。
治疗原则: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