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病证感冒、咳嗽、心悸、胃痛、泄泻、腹痛、便秘、胁痛、黄疸、头痛、眩晕、水肿、腰痛、消渴、痹证等的概念及治疗原则。
2.熟悉不寐、郁证、遗精的病因病机和分型论治。
3.了解肺痈、内伤发热的含义和治疗原则。
一、感冒
感冒是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失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感冒的病因包括感风邪和天行疫毒。“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卒感风邪和天行疫毒,从口鼻、皮毛而入,则肺卫首当其冲,肺卫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卫表不和及肺失宣肃之症。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常兼挟其他当令时气致病。如冬季挟寒,春季挟热,夏季挟湿,秋季挟燥等,临床上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故以挟寒、挟热为多见。病情轻者,俗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较重者,称为重伤风,症状相类似、有流行趋势者,称为“时行感冒”。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季为多见。
本病包括西医指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即可参照本节所讲内容论治。
(一)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轻者仅有鼻咽部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清稀色白;重症,为全身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肢节酸痛、头痛;挟湿:身热不扬、头胀或重如裹、胸闷恶心、口淡不渴或黏。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轻证葱豉汤(葱白、淡豆豉)加味,重证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
(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渴,咽红肿痛,咳嗽痰黄稠;风热重证或感受疫邪,高热不退,恶寒或寒战,头痛,鼻咽干燥,口渴心烦。挟湿:头重体倦,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方药:银翘散(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加减。
(三)暑湿感冒
临床表现:病于夏季、发热、汗出不解,面垢,鼻塞流浊涕,身重倦怠,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金银花、香薷、连翘、扁豆花、厚朴)。
(四)气虚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热势不高,头痛鼻塞,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反复发作,稍有不慎则发病。年老或多病,恶风,易汗出,咳嗽咳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木香、紫苏、葛根、半夏、前胡、人参、茯苓、枳壳、桔梗、陈皮、甘草)加减。
(五)阴虚感冒
临床表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阴虚体质或大出血、大病后体弱,盗汗,手足心热,鼻塞流涕,干咳少痰,口渴咽干不欲饮,头昏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薄荷、甘草、大枣)加减。
二、咳嗽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肺气上逆,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咳嗽的病因病机一般分为外邪袭肺和内邪干肺两类。外邪袭肺是指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而致咳嗽。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热,或挟寒,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多见。内邪干肺,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使肺气失宣而上逆致咳。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郁化火,循经上逆犯肺,或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肺失宣降,上逆而咳。
本病证所涉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相当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一)风寒袭肺
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合止嗽散(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加减。
(二)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喉干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稠。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恶风,口渴,头痛肢楚。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加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