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大起义摧毁了蒙古贵族的统治政权,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南京)即皇帝位,正式宣布了明朝的建立。明朝统治前后延续了276年,直到1644年3月,才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但在这二百多年间,明朝统治者采取了鼓励开荒、兴修水利等措施,耕作技术也有所进步,如在南方试种双季稻。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商业繁荣,盛况空前,出现了许多“万家烟火”的新兴城市。对外贸易也发达起来。明代宫廷的饮食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比较兴旺的局面,为处于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的鼎盛期的清代,奠定了基础。
面对被长期大规模战争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作为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当皇帝的三十余年时间里,几乎是竭尽全力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他开动国家机器,以强大的行政手段和严酷的刑法为杠杆,大力推行诸如招抚流亡、移民垦荒、民军商三屯并举、减缓租税、兴修水利、督种桑麻等一系列措施,使荒弃了的土地逐渐得到重新垦殖,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政府掌握的户口也得到了增加。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量丈得的土地数为八亿五千余万亩;人口数为约六千万人;政府的本色税粮收入为三亿二千七百余万斤。这些数字表明明初社会在洪武末年就已经走出大战乱的苦难深渊。但是,这并不等于是一幅和平的“农家幸福图”,它只是新的皇朝为自己的享乐和长治久安所作出的前期性的工作。
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明代中期以后,全国相继出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工厂,以及“什百为群”的劳动者,专靠给工厂主雇工度日,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货物品种繁多,谷布丝棉,盐糖茶酒等日用消费品在商品中的比重上升,特别是食品最多,交换的领域从地方市场走向跨区域市场和海外。正如《天工开物·序》中所言:“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李长卿集》卷十九)。
明代出现了许多“万家烟火”的新兴城市,如地处边塞的宣大,偏僻的江西铅山市场,山南海北货物辐辏,各色品种琳琅满目,江南地区尤其繁盛,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商业城镇比宋代更为普及,明初全国有33座包括北京、南京在内的大城市,明中叶后增至57座。由乡村变为工商业市镇的数量更多,有的市镇,康衢数里,富饶不亚于郡邑。
商业资本在这些城镇的吞吐量很大,暴发户不断出现,商贾在贵族中的比重显著增加,他们往往一掷千金,追求高消费。为了迎合皇室、贵族、商人的喜好,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单纯供观赏和陈设的工艺品的生产,在明代发展尤快,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制饮食器具的生产,其成就更为突出。
瓷制青花饮食器具自元代在景德镇正式烧成以后,明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青花瓷器都是产品的大宗。明代的官窑由官府出面经营,产品仅供皇室御用,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垄断了高级青料和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一般都要远远高于同期的民窑。从现存材料来看,明代官窑青花饮食器具可以依其特点分成三个大的时期,即永乐宣德期(1403—1435年),成化弘治正德期(1465—1521年),嘉靖隆庆万历期(1522—1620年)。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