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天下谁人不识君(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我去过两次台湾,都是去参加学术会议。第一次是1996年,会议地点在南部的屏东,后到高雄、台北考察了几所幼儿园。第二次是2003年,应台湾幼儿教育家简楚瑛博士的邀请到台北出席研讨会,并到东部的花莲作了一次报告。第二天,当地的同仁陪我游览了著名的太鲁阁。回台北后,简老师问我:“明天休息,想上哪儿去玩玩?”我提出:“去看看邓丽君的陵墓吧!”她直视了我好一阵,好奇的说:“我接待过很多大陆来的学者,真的很少有人提这样的要求嗳!”我淡淡地笑着回应了一句:“想不到了吧。”

邓丽君的歌声是我国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后首先吹进大陆的港台之风,可谓领风气之先。八部样板戏把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和审美情趣打磨的粗糙麻木,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立刻警觉到这不是“靡靡之音”吗!但令人不解的是这“靡靡之音”竟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许多赶时髦的小青年拎着硕大的单卡收录机招摇过市,把邓丽君的歌放得震耳响。有一次我到一个石库门的弄堂里去访问一位朋友,所经过的人家,家家户户的门缝和窗台里冒逸出来的也都是邓丽君的歌声!当你仔细聆听她的歌声时,才发现她唱歌时用心的细致,情感的起伏,气息的吐纳,发音的清晰,简直是无以复加,字字声声都能撩动人的神经。尤其是听了她演绎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歌曲,我总认为邓丽君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揉合得最精到的歌手。这正是邓丽君受到全球华人热爱的深层原因。无语向苍天

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外媒也曾经评价:‘邓丽君使海峡两岸在70年代至80年代即做到了文化上的一统。’而事实上,邓丽君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一个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一个全球华人世界的情感共鸣,一个跨越时空的共同体。”邓丽君事实上成了连结全球华人的文艺旗手。

第二天,简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同行。驾车的朋友还特地为我带来了两盘邓丽君歌曲录音带在旅途播放。邓丽君的陵墓称作“筠园”(是因为她原名邓丽筠),地处台北县金山乡的金宝山,至今也没有公共交通进入该山区。据说当年墓园老板只收了邓家一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0.25元),事后导致该园墓地销售告罄。筠园在金马山的爱区,广场加墓区共占地150坪(台湾土地面积计量单位,1坪大概相当于4平方米,记不准了)。走进广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邓丽君年轻时唱歌的全身立像,体态婀娜,长发飘逸,十分动人。塑像被四季花坛包围着,整齐的小叶黄杨组成一个五线谱的高音符号,烘托着邓小姐的塑像。不大的广场地面上安放着一排钢琴键,键由黑白大理石做成,据说用脚踩键会发声。喇叭里播放着邓丽君的歌声,到处充满着音乐元素。这儿完全没有通常墓区的那种肃杀和悲凉的气氛。左侧有一块勒石,镌刻着邓丽君的生平介绍。右侧的巨石上镌刻着宋楚瑜题写的两个大字:筠园。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