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的性格,到了陌生人家里,就常常只能饿肚瘪。”
事实上,他也是常常饿肚瘪。
一个雨雪天,小姐夫挑上一担煤饼,来到了他的岳父母家。晚餐吃的是“玉米羹”。临吃,文曲的母亲问了家人才晓得,搅和在“玉米羹”中的青菜,都还没有清洗呢。吃进嘴里既有泥沙,还有虫子。文曲的母亲赶紧阻止:
“别吃了!别吃了!重新再烧一锅。”
二姐夫手中端着一碗没有洗过菜的“玉米羹”,边吃边说:
“没事。没事。倒了不浪费了?”
硬是把一碗没洗青菜的玉米羹吃完。您说这样的“客貌”也未免太过了吧?
物极必反,或者也许可以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江山不易改,秉性倒能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在文曲的“六亲九眷”中,称得上最有客貌的一个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原因是夫妇感情不合——夫妻最终走向了分居。自从文曲的二姐在东谷县城开了一家“肉饼摊”之后,他们夫妻二人更是形同陌路。欧阳小螺与文曲的二姐虽没离婚。但他与他的岳母一家人,却是越走越远,最后竟彻底中断了往来。他尤其对他的大舅子——鹩哥、小舅子小蝙蝠恨之入骨。这其中固然原因多多。
公元2008年,春三月。文曲老母去世。
在文曲老母的葬礼上,甚至都没有出现这位曾经的对待人客最有“客貌”的文曲的小姐夫欧阳小螺的身影。噢咦!
何谓“空心字”?
我想,用不着我细加解释,诸位也一定了然。例如“工人”的“工”,“工人”的“人”,写成“空心字”即:
工人
“懒秀才”甏哥——其实他的本名叫獾,与狐,豹是一奶同胞三弟兄——除了嗜好“画花”,他的另一大嗜好,即写字,尤其热衷于写“空心字”。
每逢小队出工,在田间干活,歇力的时候,在田头,在地角,或在大树底下,他总会顺手捡一根细树枝,或豆荚秆,在地上“唰唰唰”写字,写“空心字”。随着那根细树枝在地上轻微的抖动——简直像扶乩一样——地面上就会出现一行行大小规格不一的“空心字”。甏哥写得最多的是:
“花墩三队。”
“毛主席万岁”。——尽管毛主席早在公元一九七六年就已永垂不朽。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大快人心事,打到四人帮。”
偶尔,他也会来点古的。例: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娘生十子不嫌多,十子养娘嫌啰唆。”
“过目之事犹有假,背后之言未必真。”
照说,像甏哥这样“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他写的字,尤其是写“空心字”的水平,总应该够“书法”了吧?可实际上,他的字连“书法”的“门”都没进,永远都只是在“书法”的门槛外面徘徊。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门艺术,仅有爱好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倘若是先天不足,光靠后天的努力、光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
好在甏哥这人,从来也没有好高骛远,渴望当一名大画家大书法家什么的。他的爱在地上糊涂乱抹,写“空心字”,充其量只是一项业余爱好而已。
甏哥充其量只是一名“书法”票友。
何谓“孔明灯?”
这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玩意。
一张红纸,几根竹篾,一截小蜡烛。就能做成一盏孔明灯。
孔明灯危险好看。
尤其是在春节,小孩子们都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上一盏或者几盏孔明灯,在黑夜里燃放。孔明灯升到了山岗上,升至半天空……一同上升的还有孩子们的希望。黑的夜,红的灯,也许还有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孔明灯很美,很好看。凡是能飞上天的东西都很好看,哪怕是一根鸡毛。然而,孔明灯也很危险。从点燃到飞升上天,只不过短短的三四分钟。然后,它就灭了。残骸不知飘往何处。公元2010年春节,就在石镇周边二十里范围之内,就有多起森林火灾与孔明灯有关。
有一回,黄鹂村一户加工孔明灯的人家,因为他家出售的孔明灯,引发了一场森林大火,结果被赔了个倾家荡产。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