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薄如纸(二)
一家人进了屋,各自落座,顾黎召了全家上下在厅堂,一一指与穆清认了。除了顾黎夫妇和一房妾室万氏,另有一位兄长,年二十二,族中同辈男中行六,人便称六郎。已娶有家室,王氏,也在这宅中住着。穆清上前与兄嫂行礼,阿兄草草还礼,阿嫂王氏一望便知出自小门小户,带着些许市井气,不住暗自拿眼扫视穆清和阿柳,连阿柳见了心中都生出些不快来,隐忍着与穆清一同行了礼。
还有一位姊姊已出嫁,夫家离得远,不得相见。说话间,一个**岁的小女孩儿闯了进来,剑眉大眼,鼻梁挺直,英气逼人。顾黎招手唤了她过来见过穆清,她近前生硬地行了礼,一看便知是素日里不惯行礼的,笨手笨脚,娇憨可爱。原是万氏所出的幼妹,从小不爱珠花女红,却喜舞枪弄棒,祖父偶见了,笑说家中众孩儿,再无一人能堪戎装,只此女最似他,一时兴起,赐了个名字,唤英华。
那顾英华既行了礼,蹦到穆清跟前,拉起她的手,大喇喇地道:“阿姊真漂亮。”又转到阿柳跟前,脆脆地道了声“阿柳姊姊”。众人都忍俊不禁。顾黎也在一边笑说:“这回七娘回来,可要好好的给她教些规矩礼仪才是。”英华朝着他一吐舌头,“不是姊姊给英华教规矩,是英华要护着姊姊。”说完转身跑了出去,不出一会儿一阵风一般又跑回来,“阿爹,姊姊住哪?我去替姊姊收拾房间。”
大家复又都笑起来,穆清心底突然透出些久不曾有的暖意,只是面前的人都还是陌生的。
也不容她有什么感慨,顾黎又让家中仆妇杂役来一一见过。这家中仆役不多,婢女仆妇不过五人,小厮及车夫不过人,很多事尤须万氏和王氏亲手劳作了。顾黎有些为难该安排谁去服侍穆清,穆清道了谢,“不必再安排人,我自有阿柳伴着。”
见顾黎夫妇不明就里,就要做长久打算,穆清站起身来向顾黎夫妇再次敛衽,将那在心里盘桓许久,终将要说的话,仔细禀明。“父亲不必奔忙。儿只暂在家中逗留二月。”
顾黎眉头倏地皱起,陈氏一惊,睁大了眼睛。穆清虽有点羞于启齿,见此状,忙低头继续道:“原在余杭已议过亲,只因,只因丧事突发,便未曾过礼。我非余杭宗谱中人,不受孝中无婚嫁的约束,但想着也该回原籍禀明父母。便约定了我先回吴郡候着,一则禀明父母合乎礼法,二则蒙教养一场,虽不得入余杭宗籍,也不该在热孝中议亲。只等四十九日热孝期过,他便来家求娶。”
“男家是何人?”顾黎依旧拧着眉头问。
“杜陵杜家二郎,杜克明。”穆清低了头,轻声说。
屋里的人都摒住了呼吸,各自生出了各自的想法。顾黎眉头在听到杜陵杜家四个字时陡然松开,很快就有了一副喜色在眉梢眼角。本在心中暗暗懊恼着穆清去了余杭一十载,徒劳而回,没想到竟议过这样一门亲,似他这样的庶出,原是断无可能与杜陵杜家这样的人家攀上亲的,再思及他如此郑重地要亲自来求娶,想来也不会只收做侍妾了事,虽不敢妄作正妻之想,总该是个滕妾吧。这般一想,顾黎不禁暗自生了几分得意。
王氏心里却有些矛盾,一面嫉恨着穆清能攀上高枝,将来能高高地站在枝上,俯瞰他们,可论到底,她不过是与她兄长一样的出身,运气好得叫人妒忌,也让王氏深感不甘。另一方面,小姑攀了高枝去,若是与她亲厚,总少不得她的好处。这些自相矛盾的想法,让王氏的脸看起来阴晴不定。
陈氏却比他们都想得远一步。穆清进门前,就有下人打听了来报,说她只携了一个丫鬟和一个车夫归来,行装简洁,不见一个箱,陈氏料定她并未得余杭顾家一丝一毫的好处,心中不免不快。到底十来年未见的亲生女儿归家,一时思女之情倒也压制了这阵不快。此时又听闻穆清很快又要出阁,她心底冒出了一个令她忧心的想法,穆清若要在家中出阁,少不得要替她备一份嫁妆,如她从余杭带些资产回来倒也好办,可她如今空手而归,岂不是要倒贴了一份出去?
顾黎回过神,面上堆起了笑,唤人去收拾出东厢房的一间屋,英华笑嘻嘻地拉了阿柳,嚷着一道去看人收拾,“阿柳姊姊是惯常服侍的,便与我同去罢,也好看看拾掇得合不合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