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炀帝征战四方全力扩张版图的时候,最鼎盛时期几乎占领的领土面积超过了元朝。只是老话说的好,创业容易守业难,大隋经过连年战火,缺人缺得厉害,很多地方都是占领后打劫一番,之后留下很少一些人作为统治者,渐渐的那些人和当地人互相通婚后就被融合了。大隋日渐势弱,很多地方都不再承认自己是大隋子民。
慕扶疏的封后大典选在八月也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为了让一些远道的附属国知道大隋又姓了杨,新帝很想看看那些地方那些人将自己放在了怎样的地位。
在三郎和慕扶疏态度强硬丝毫不肯妥协的意志影响下,大隋一众高官的意见被迫统一——远交近攻。
其实大隋的综合实力还是可以的,至少在隋炀帝时造船业就很发达,至少在航海方面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也与穿越者隋炀帝之前当过海军有关。
离大隋最远的附属国就是天竺,曾经被隋炀帝改名为印度。
隋炀帝中期,印度包括尼泊尔都被纳入隋朝版图,作为附属国每年都要向大隋纳朝贡。朝贡最多的是珠宝象牙和纺织品。在隋哀帝之前,印度已经渐渐的和大隋减少了往来,纳贡也已路途遥远或者天气不好等诸多理由,由每年纳贡改为三年一次,而自王氏谋朝篡位后,印度便以王氏名不正言不顺为由拒绝继续纳贡,自大齐迁都后再也没有来过中原。
三郎去年登基后,即以大隋新帝的身份正式给印度去了谕旨,命他们在来年八月皇后册封大典时纳贡。
崔元启作为礼部尚书,也兼职外交官的工作。从七月底开始长安城便开始接待来自各地朝贺的官员和大小头领,诸如回鹘、南诏、真腊、棒子县日本县都有使者来朝。印度尼泊尔却没有消息,吐蕃倒是来了几个头人,还夹杂着几个和尚。在崔元启看来有些脏兮兮,礼节倒还不错。
因为整个八月慕扶疏都在为杨惟爱担心。又大着肚子还要忙着封后大典的“彩排”,对于外面不说“万国来朝”也有“十国来朝”的热闹场面丝毫不知。
八月十五本是慕扶疏生日,又举行了隆重的及笄礼,下午经历了杨惟爱的生产,回宫时已经是掌灯时分,慕扶疏觉得从没这么累过。
沐浴完毕进了空间,慕扶疏躺在长沙发上,三郎给她揉着有些肿的小腿和脚。柔声道:“在这里歇息几天再出去吧。”
空间时间和外面拉的更长了,现在几乎是一比六十,也就是里面一天外面两个月。慕扶疏现在明白,这空间大约是会升级的,且升级原因和念力或者说是功德有关。如果拿空间去做好事,看就会升级,直接表现就是外面和里面的时间拉长,空间里的植物成熟期更短,而她和三郎的寿命或将更长。
最近一段时间三郎也很忙。八月有两件大事:封后大典和全国性的会试。纵然有几个能干的臣下,也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计划可套用。但毕竟是要结合当下的形式和社会动态,有些改革是不能随便就改的,总要有个接受的过程。
三郎和慕扶疏制订了很多计划。比如科考这一项,就是十年计划:十年间要在全国各地开设书院,鼓励儿童上学,不管男童女童都有上学的权利,这些书院将分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大学目前只有一所,便是在长安。那些能考入大学的必将是全国最优秀的,毕业后自然就是由朝廷分派工作,也就是“公务员”。
而那些童子也不再是一味死读书。升入中学后将会按照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习性以及爱好分科学习,比如工科理科农科。让那些没有希望上大学的人也有一技之长。
而在十年之内,科考还是要继续的。不过这些参考的学子也将进入书院念书,由书院先生指导。在家中请了先生念书的基本不会有希望通过科考了,因为以后的科考会以书院教习的为主,自家闭门造车基本不会及格。
在空间休息了几天,三郎又采摘了很多稀罕的水果,进进出出搬了几次,直到慕扶觉得精力充沛后才出了空间。
盛康元年八月十六清早,长安城张灯结彩,主干道都泼水净街,大明宫中举行封后大典的含元殿全部铺上了红地毯,连原先的金色盘龙柱也包上了红布,一片喜气洋洋。
慕扶疏一大早就起来梳妆打扮。因为怀孕上围又增加了不少,加上六个月的腰围,原先杨惟爱给她准备的那间礼服根本穿不了,这几个月宫中制衣局从尚宫到绣娘都在忙着给她赶制新衣,终于在三天前将一件绣工精美巧夺天工的皇后正装礼服制好了。
这件礼服是慕扶疏和杨惟爱共同设计制作的,已经跳出了传统皇后礼服的范畴。慕扶疏没有采用传统的黑红二色,而是用了大面积的绣花和褶皱,还有这个时代没有的蕾丝(从仓库里的衣服上拆下来的)。整件礼服流光溢彩精致夺目。
这个时代的衣服除了胸露的多一点,其实是没什么腰身的,腰带都是系在胸下。虽然有收腰缃幅裙,可上面的短襦一遮,腰腹间还是显不出,都是直板。
慕扶疏这件礼服是高腰的,八月还是很热,领子后面做成了旗袍领,前面却是大开的荷叶领,肩膀和胸前一圈用了蕾丝花,胸下自然下垂,在腰腹间做了打了很多褶,到下腹又并拢,直到脚下才分散开做成鱼尾状,后面还拖了两米八长,这是仿现代的婚纱。
这件礼服整体是大红的,却是在身上用金丝线绣了龙凤呈祥的大图,龙凤盘踞在胸前背后,龙凤双眼都是用的大颗黑珍珠,身上的龙鳞和羽毛用的是宝石碎钻和孔雀羽。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