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部分搭建住所,另一部分则修建流水线盐池。
为了应对产业扩张,石灰窑和砖厂也随之扩建。
石灰窑由原先的三个窑口,扩增到了十二个,砖厂也增添了两座,好在这段时间人口暴增,才有了充足的工人。
如今,做工成了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田地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小王村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了由农转工的趋势。
村子里,已看不到玩耍的孩童了。
全都被家长赶去了学堂。
日头西落。
小王村家家户户燃起炊烟。
“下工了!”
随着监工一声高呼,卢九停下手中动作。
揉了揉发酸的手臂,将工具交还给监工后,便与两名工友有说有笑的朝着山下走去。
他原是山中的逃户,很早便来了小王村,家中分到了两亩荒田和五斗米粮。
听说现在来的逃户,已经不分田地了,只给一斗米粮。
每每想到这里,卢九都觉得庆幸。当初在山上时,那群逃户还嘲笑他昏了头,怎可能有这种好事。
如今,当初嘲笑自己的那些个逃户,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石灰窑最初招工时,他没有没有来,以至于错过了。
直到第二批招工时,才终于被选中。
卢九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家里两亩田地有婆娘照看,虽是两亩旱田,一年下来怎么也能有个一两石的收成。
他在石灰窑做工,一天管两顿饭,还有三百文工钱。
明年也只需交一成的田税,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来到山下的石灰窑,翻出自己的碗筷,便排着队去领饭。
今晚依旧是麦饭,不过多了一份豆腐汤。
随便找了块空地坐下,卢九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一名工友评价道:“今日的醋荠不错,很是下饭。”
“确实。”
卢九点点头,表示赞同。
两碗麦饭下肚,再来一碗豆腐汤溜溜缝儿,卢九满足地拍了拍肚子。
他家在半山腰,不过每次下工后,都会先去村头的河边洗个澡。
路过集市时,卢九不由有些恍惚。
前不久,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短短时间却已经成了整个村子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小王村的变化太快了,每时每刻都在变。
就在这时,一旁的工友挠了挠头,疑惑道:“他娘的,啥时候又开了一间铺子?”
闻言,卢九这才发现,集市上好像确实又多了一间铺子。
昨天看还是六间,今日再数,已变成了七间。
新开的铺子不大,门口挂着一个旗子,旗面上写着一个硕大的酒字。
嗅了嗅鼻子,隐隐能闻到一股酒香。
另一名工友似是知晓内情,语气酸溜溜地说道:“这酒铺是张和家开的。”
一听是张和,众人心下顿时了然。
现在谁不知道,整个小王村就数那帮当兵的最有钱,一个个家中都开始盖起了青砖红瓦的房子。
据说前两日,又发了一次赏钱呢。
可惜现在村长已经不在村里征兵了,否则卢九绝对会去应征。
在河边洗净了身上的污垢,卢九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中。
“当家的回来了。”
简陋的草棚门口,婆娘正用瓦罐煮饭。
“俺眯一会儿,天黑记得叫俺。”
卢九吩咐一句后,迈步走进草棚。
妇人应道:“晓得了。”
他晚上还要去村学上一个时辰的夜课。村长可是说了,只要会写字算术,便能应征书吏和管事。
那石灰窑的监工,就因为识些字,每月便多了一百文工钱,并且屁事不用干,每天只是监督他们凿石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
……
忙碌了一天的韩桢回到宅子里,穿过垂花门,来到大厅坐下后,还没来及的喝口凉茶。
韩张氏立刻迎上来,用软糯的语气汇报道:“叔叔,粮仓的粮食不多了。”
虽前段时日才刚刚夏收,但如今小王村多了几千人,消耗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韩桢问道:“还能坚持多久?”
韩张氏掰着手指盘算一番后,答道:“省着点吃的话,能支撑十天。”
“嗯,我知道了。”
韩桢点点头。
他已经委托常知县去南方采购粮食了,只不过从南方运过来,哪怕走水路也需要半个月。
看来只能先从县衙粮仓调来一批应急了。
等到采购的粮食送来后,再补上缺口。
这边刚处理完,就见小虫急匆匆地跑过来。
“韩二哥,煤用完了,烧完这一窑的砖,砖窑就得停工了。”
韩桢皱眉道:“朱吉还没把煤送过来?”小虫摇摇头。
韩桢吩咐道:“你骑马去一趟县城,催一催。”
“好!”
小虫应了一声,转身出了门。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