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九品中正(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将豪强诸事放下,孔明则注意到了第二次出现的这个名词

“五代十国想来应是唐灭宋立之间的那一段乱世”

庞统确认“此前曾言博陵崔晚唐兴盛之后在五代十国被重创,应便是指这朝代更替之乱世。”

“十国之意易解,这五代应是说如那晋代魏一般,五朝更替。”

孔明想象了一下

“那交州还会自称巨唐节度使讨伐宋朝,如此看来不妨如此猜测。”

“唐灭之后中原地区五个朝代连续更替,而如辽东岭南交州甚至蜀中等道路难通之地的,巨唐节度使拥军自立为国。”

庞统点头,当前知道的并不多所以只能按此猜测

“那光幕说马超与吕布适应版本五代十国尚武成风”

“数十个如吕布一般的猛将杀来杀去,武乱至此”

“好家伙”张飞感叹

“这得死多少个义父啊”

“军功豪帅”李世民品味着这个词儿。

各种想法在脑海中转了一圈,李世民直接发问

“莫非唐非以强灭国”

“不,不对。”李世民直接摇头,归义军的事迹他还记得清楚,晚唐时连河西都收不回来。

那义士张议潮求河西节度使而不得,整了个归义军节度使都让那晚唐不肖子孙防范至此,怎么看都不像是以强灭国的样子,反倒是很常规的以弱灭国。

“或是那乱世之国皆承唐制”长孙无忌小心推测

“就如汉承秦制,我唐亦有参考前隋,那乱世立国者自然颇崇大家。”

这个说法倒是合理,李世民不由点头,他之武功,名传后世都颇多赞誉,能让两百年后的乱军佩服简直不要太正常

不过想着一群乱军打着自己的旗号,李世民的神色就有点微妙,不知道该不该开心。

东汉被开发出来的豪强名士官场这个版本玩法,其中有相当关键的一环就是察举制,也因此诞生了名士这种东西。

咱们现在熟知的举孝廉只是察举制当中的一种。

西汉设有孝廉、秀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等。

东汉顺应学风增设明经、明法。

秀才这个后来要避刘秀讳改成了茂才,并在东汉改成了岁举。

察举制这个东西问题很大,因为它是一套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制度,本质上来说是中央的一种让权。

豪强们在理解了这套玩法之后,借着东汉的学风,他们应运而生了名士这种东西。

名士的本质就是与朝廷争夺舆论权引导权,当掌握了这个之后你就能够从而影响察举,从而依此去影响并掌握人事的建议权和选拔权。

也因为名士这种特殊的东西,东汉的文人们有了“养名”的习惯。

说白了就是一群人抱团互相标榜,我说你是治世良才,你再称我王佐之才,然后出去互相宣传,大家互相名气高了,被察举入仕之后,特权和土地也就随之而来。

而这种小团体在东汉有很多。

比如被演义中出现为大伙熟知的许劭就是名士,每月都有一次月旦评,说这个是英杰,夸那个是良才。

与许劭齐名的还有名士郭泰,这位就很有脑子,为自己提拔的专门起了个标签叫“英彦”。

除了这种单打独斗的还有群体作战,比如窦武、刘淑、陈蕃三位名士合称“三君”,每一位都是“一世之宗”。

以上这些都算段位比较高的,剩下的人想要掌握话语权就干脆拉上更多的人,并给自己打上特别标签。

比如八儁,或者称八俊,称有才望的八个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单骑入荆州的刘表。

比如八顾,称这八个人能从德行上引导世人;比如八及,称这八人有贤德可为师表。

比如八厨,称这八人都是仗义疏财之辈。

总之,玩儿法多的伱目不暇接,咱们现在的影视圈颁奖什么的都得叫一声祖宗。

后来的曹丕就感叹说这些名士“位成乎私门,名定乎横巷。”

朝廷不仅失去了基层的行政权,甚至失去了舆论话语权,从而导致人事任免权也没了,因此东汉只能说亡的一点都不冤。

但即使豪强依靠名士垄断了话语权,但还是有可能会让肥水流了外人田。

因为察举制归根结底来说是比较倾向于寒门和黔首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豪强个个都是僮仆上千,用得上孩子孝顺

所以豪强世家们的最终武器被合力抬了出来,那便是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并不是用来代替察举的,它是一种人才评价系统,根据家世分品第,算得上是察举制的辅助。

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将名士抢夺过去的权利重新拿回中央,算是一种中央集权手段,也是曹丕拍板通过的原因之一。

而世家们也觉得这个制度很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在定乡品这个步骤就可以轻轻松松将那些世家之外的人定成下三品,彻底杜绝他们翻身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之前在晋书里看到那些孝顺故事都异常离谱的原因,被彻底杜绝仕途的寒门士子已经接近疯狂,只能编造这种愈来愈离谱的故事,期待以此能叩开沉重的九品门扉。

察举制最终的腐朽只是生动说明了,社会运行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阶级,会通过各种手段保证本身的垄断地位可以世袭。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