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有些惭愧,当年马士英同学跟阮大铖一起进京通过了会试,成为“贡生”,但在随后皇帝亲自主持的的殿试中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刷了下来。
功亏一篑,沮丧的马士英很无奈,只好回家复读三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继续参加高考,终于通过殿试,高中进士。
接下来,他在仕途上出奇地顺利,先是出任南京户部主事,郎中,不久,历任严州,河南,大同三地知府,崇祯五年(1632),升为右佥都御使,巡抚宣府(长城九边重镇之一,镇所在今河北宣化县),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谁知好景不长,马士英到任刚一个月,就被监军太监王坤举报,私自挪用公款六千两,赠送朝中的权贵。马士英因此获罪,被免职流放,后来辗转来到南京。
本来给上级领导送大礼,是晚明官场的普遍风气,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因此当时就有官员为马士英打抱不平,说他纯属流年不利,活该倒霉,甚至说他是被万恶的阉党给陷害了,因为告发他的王坤本是太监出身。
为马士英鸣冤屈的这些人中,颇有一些东林,复社人士。因为早年的马士英,从思想情感上是比较倾向于东林党的。
从声名煊赫的封疆大吏,到充军发配的待罪之人,落差实在太大了!马士英感觉像似做了一场梦,精神恍恍惚惚的。
略感安慰的是,在留都南京,孤独失意的马士英很快遇到了同样垂头丧气的阮大铖,两个倒霉蛋久别重逢,相拥而泣,感叹唏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相同的遭遇和处境,让二人倍感亲近,从此,两个人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在《明史》里,马士英与阮大铖虽然都被贴上了“奸臣”的标贴,但这对难兄难弟的友谊似乎比许多革命同志还真诚。除了相同的境遇,还因为志趣相投,相互敬佩,他们俩都是有才华的人,阮大铖精戏曲,马士英工书画,马士英留下的一幅山水立轴,本世纪初曾拍下五十万元的高价。
在这段异常艰难的日子里,阮大铖经常请马士英看戏,并从戏班子里挑出声色俱佳的歌妓送给他,以慰藉马士英客居异乡的寂寞。马士英投桃报李,即使是阮大铖在被排挤,被驱逐,躲藏进牛首山里的最为狼狈的时候,他也不顾别人的白眼,依然陪伴在阮大铖身边,不离不弃。
就这样,他们经常推杯换盏,互诉衷肠,相濡以沫,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感叹着命运的不公。唯一不同的是,阮大铖还在做着种种的努力,绞尽脑汁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而马士英已经心灰意冷,开始认命,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没有巨额财富的支撑,没有贵人相助,他不相信还能时来运转,还有什么人间奇迹能够出现。
可是,奇迹竟然很快出现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