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马士英的愤怒(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整备国防

弘光帝朱由崧是够大度,无私的。该封赏的都封赏了,不该封赏的也全加了官,像徐弘基,刘孔昭这样的勋臣,无官可加,就照顾他们一个儿子上大学(荫一子入监读书)。

真是皆大欢喜!南京的大臣们心情激荡,感恩戴德,准备放下恩怨,放下包袱,在新一届政府里大干一场。

吏部尚书张慎言首先提出“中兴十议”。东阁大学士高弘图也不甘落后,立即上书《新政八事》,就连魏国公徐弘基也提出了固民心,择首辅,选名将,议战守,严赏罚等五条合理化建议。朱由崧都愉快地接受了。

但当前最紧要的工作还是军事。如果没有坚强的国防,南明政权是生存不下去的。首辅大学士史可法虽然已不担任兵部尚书,但南明的实权特别是军权,都还掌握在他手里。史可法审时度势,决定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整顿防务:

第一,巩固京营。

守卫南京城本来有些军队,但一贯缺乏训练,纪律散漫,战斗力不强。史可法建议,在江南招募精壮男子充实军队,设立神枢机三大营,每一营练兵1万,以供战守,设立巡捕营(警备队),用兵6000,维持京城治安,设立五千营,用兵5000,保护皇陵。并挑选3000精兵直属兵部,保卫紫禁城(宫城)。

在这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他还命令侍卫军,锦衣卫,仪仗队的官兵,全都入伍操练,苦练杀敌本领,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养尊处优,白白地耗费钱粮了。

特别是锦衣卫的弟兄们都去演练,这个特务机构的头头们也就无事可干了,正好杜绝了刺探,告密,抓人等勾当,对于澄清吏治,收获人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设置水师。

根据江南泽国水乡的特殊地理环境,史可法提出增设江防水师。因为没有强大的海军,就难以守住长江天堑。

过去沿江防守的士兵,合计不足2万,现在应该在九江以东,镇江以西一千华里的防线上部署5万水兵。具体说,在长江上游军事重镇九江驻扎15000人,在长江下游军事重镇镇江驻扎15000人,余下的20000水兵由江防司令(提督操江武臣)刘孔昭亲自率领,往来策应。

本来大明的江防体制,既有“提督操江武臣”,也有“提督操江文臣”,文武协和,相互牵制,但崇祯皇帝为了显示器重刘孔昭,于崇祯十七年颁旨撤销文臣,专任“提督操江武臣”。

为了充实长江防务的指挥力量,史可法建议恢复“提督操江文臣”的设置,提出由吏科给事中李沾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可李沾与刘孔昭是好朋友,他担心分走“提督操江武臣”的部分权力会惹得刘孔昭不高兴,于是恳求史可法将他改作他任,于是李沾当上了太常寺少卿,但他并不甘心。

史可法向皇上推荐的九江,镇江两处的总兵官分别是郑鸿逵(郑成功的叔叔)和黄蜚(靖南侯黄得功的族弟)。同时,史大人确定了南明军队的建军原则:“人心一,号令明,以战以守,截然不乱。”

安排好京城和长江的防务,首辅大学士史可法又将目光投向江北,向皇上朱由崧上书,要求立即着手做第三件大事。

第三,江北四镇。

崇祯十七年夏天,虽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被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战败向陕西撤退,但当时整个北中国,除了北直隶(今北京,河北,天津一带)被清军占领外,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四省的大部分地区仍属于大顺朝的势力范围。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