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的多舛命运(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溥仪出宫后,紫禁城也改了名叫故宫博物院。1928 年6月3日,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是张作霖的手下,来的目的是替张大帅索要一件心仪已久的宝贝——《快雪时晴帖》。易培基急中生智编了谎话说存放《快雪时晴帖》的保险柜要三把钥匙才能同时打开,其中一把在冯玉祥手里。因为当晚张作霖就要离京赶赴沈阳,现找人开柜子是来不及了,只得暂时作罢。没想到就在十几个小时之后,张作霖就被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国宝又逃过一劫。后来《快雪时晴帖》随同故宫大批南迁文物几经转徙,到了1948年解放前夕,被蒋介石带去了台湾,现在就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神奇的是,《中秋帖》与《伯远帖》也曾到过台湾,差一点与《快雪时晴帖》在他乡聚首。原来这两件流落民间书帖被大收藏家郭葆昌买下,他身前曾表示百年后要将这两件书帖无条件归还故宫。郭葆昌的儿子郭昭俊也是只“黑绵羊”,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把老爸的遗嘱抛在脑后,靠卖文物糊口。

北京快解放的时候,他把两件宝贝带到台湾,想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当时国民党自顾不暇,也管不了这两件书帖了。郭昭俊只好把它们抵押给了香港的一家英国银行。眼看抵押期限就要到了,郭昭俊拿不出钱,英国银行就极力劝说他把“二希”卖给银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得知了此事,很快做出批示:用50万港币购回这两件宝物。50万在今天不算什么大数字,可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的外汇储备才1. 57亿美元,50万港币可就是笔巨资了。

1951年12月27日,《中秋帖》和《伯远帖》回到了北京故宫,此时距离“二希”离开紫禁城,已经整整过去了 年,而“三希”之首的《快雪时晴帖》却仍然海山阻隔,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何时能够重新聚首,我们不知道,但却满怀期盼。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