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复试(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1997年2月13号,文学系的复试正式开始,一大早,王启年起的很早,早早就到了考场上。

复试参加考试的考生已经很少,只有2oo人。大家集中在一个放映室中考试,而不像初试那样分散在多个考场。

王启年环顾周围考生,心中暗想道,复试之后,有几人能进入三试?

上午八点半,考试正式开始。

监考老师放考试卷,考题是——影片分析与写作,影片《秋菊打官司》。考生自由挥,围绕这部电影写作文,题材不限,篇幅也不限。

等到电影开始放映后,众多考生表情各异。

有的人和王启年一样,看过这部电影自是面带欣喜,但大多数考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显得有点紧张或沮丧了。

目测,大约只有三成的考生,充满自信,应该是看过了这部电影。

王启年显然就是提前看过这部电影的有准备考生之一。

电影还没放完,王启年就开始奋笔疾书:

“……总的来说,《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张艺谋导演又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电影。

为什么说,‘又’一部呢?因为,这种拿奖电影,在我眼里已经严重的套路化和公式化,只要你按照‘公式’去拍,有一定水平的中国导演,迎合了这一部分特定评委和观众的审美,拿奖是很容易的。

据我分析,我国不少电影在海外拿奖的共同特征是——中国导演拍摄,用于抹黑中国的作品,就特别容易拿奖……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除了描绘中国一些落后面貌,抹黑中国的效果之外,《秋菊打官司》还是一部好电影!”

王启年咬着笔杆子,知道电影开头把一些海外拿奖电影的潜规则黑一遍,并不是目的,仅是为了亮剑,让考官知道自己对电影行业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

后面的文字,应该对张艺谋的电影捧一捧,毕竟,张艺谋是北影的一块招牌。若是把张艺谋批的一钱不值,等于是打北影的脸。这样的学生再有才华,北影也不会收的。

“……《秋菊打官司》里面生动描写了中国**十年代初的社会风貌,通过电影可以客观了解改革开放初的一些社会面貌,几乎是一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社会全景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古代大城市,《秋菊》描绘一个乡村和小县城。通过电影主角秋菊的视觉,几乎全览9o年代初的乡村、县城的市井基层面貌……”

“不过,秋菊不断上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基层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无论执法的官员还是群众,法律意识都非常淡薄。

这种描绘中国‘丑陋’的一面,有助于拿到电影奖。但对于我国整体形象是有损害的,不是一两个电影奖的荣誉,就可以弥补的了。

举个例子,韩国人拍影视作品,只会拍好的,男的帅、女的俊,各种美化、修饰过的不真实场景。要艺术没有艺术,要演技没有演技。但是,他们靠着流水线一般推出偶像,让韩流逐渐崛起,大有取代港台,成为亚洲流行风向标的架势。去过韩国之后,现他们拍的很假,不能体现真正的韩国。但是,他们这种吹嘘、粉饰,是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

韩流的影视作品在海外播放,会让外国粉丝对韩国产生正面好感的形象,进而成为韩国的消费品的软广告。服装、化妆品、家具、手机、电视、汽车等等众多产品,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