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王安进入暖阁,扶朱由校出宫。群臣见后,山呼万岁。然后,朱由校登上一顶小轿。大臣刘一璟、周嘉谟、张维贤、杨涟抬轿,仓卒前行。走了几步,轿夫方到。到文华殿,群臣请朱由校即日登基。朱由校不同意,只答应初六日登基。当天,朱由校在大臣的护卫下回到慈庆宫。九月初二日,尚书周嘉谟等请李选侍移宫--搬出乾清宫。左光斗的上疏中说,乾清宫是皇帝专用,如今将即位的皇长子朱由校已经16岁了,又不用哺乳,李选侍住在乾清庆陵明楼侧面
宫中,保不定将来会有”武氏之祸”。这是用武则天来比喻李选侍,一则不希望出现后宫专权的情形出现,二是担心朱由校血气未定,把持不住,坠入当初唐高宗纳父亲后妃武则天的事情中。这样的话,可谓的确是敢言!在外廷大臣的严词逼迫和宫中太监王安的恐吓之下,李选侍最后决定移宫。九月初五日,她抱着皇八女,徒步从乾清宫走向宫中宫妃养老处--仁寿殿哕(hui)鸾宫。
朱常洛即位一月而逝,此时他的父亲朱翊钧的棺椁尚未下葬。因此,正如他自己曾经担心的一样,他的陵墓营建得怎么样呢?营建皇陵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在仓促之间,如何安葬两位皇帝呢?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自己给自己早就修好了陵墓的。但是,朱常洛没有这样的机庆陵
会了。大臣们将他安葬在当初景帝为自己修的陵墓里。景帝自己建好陵墓,却被重新夺回皇位的明英宗下令葬于北京西郊的金山。因此,天寿山的明陵中就有一个现成的陵址。经过短暂的修缮后,”景泰洼”在天启元年(1621)九月初一日迎来了即位仅一月的光宗,改名庆陵。
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尤其是对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几乎是文盲的懵懂少年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然而,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少年朱由校就面临这样的角色转换。早在万历年间,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不为神宗所喜,这个皇孙自然也常在神宗的视野以外。直到神宗临死,他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登基一个月就撒手西去,连册立他为皇太子都没来得及,更别提读书的事情了。
这一年,朱由校已经16岁,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文化水平还比不上如今**岁的小学生。他像一个木偶般被养母李选侍和一帮大臣抢来抢去,最后在5天之后变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君主。他名义上统治了这个国家整整7年,但是实际上只是他信任的一个太监在掌控着政治权力。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他的女人们和孩子--还好,他总算有效地保护了他的妻子和弟弟。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整整7年中,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没大明皇帝之宝(白石)大明天子之宝(白石)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他喜欢在宫中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做木工,或者斗蟋蟀。
据说,在建造房屋与木工、油漆工艺方面,熹宗朱由校的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他将他的所有心智,都放在自己的玩乐中去了。也正因此,魏忠贤才有可能在天启一朝中专权。魏忠贤的专权,其实不过是代皇帝专权。每次熹宗玩兴正酣的时候,王体乾和魏忠贤就会从旁传奏紧急公文,最后博得熹宗一句话:”你们用心去行吧,我已知道了。”实际上,除玩乐之外,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在他的人生中,也许只有四个人最重要,即太监魏忠贤、乳母客氏、皇后张嫣和信王朱由检。
一个文盲高踞于皇帝的宝座上,而另外一个文盲当上了皇帝的秉笔太监,替皇帝拟写朱批。无论看起来是多么荒唐可笑,这却是明代天启元年(1621)至七年(1627)这7年间明代朝政的一个事实。也许,对于文盲的熹宗来说,没有读过书的魏忠贤比那些迂腐的大臣们,更值得信任,值得欣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