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宣城,太守府衙。
字幕:范晔,字蔚宗,顺阳郡顺阳县人,生于士族家庭。曾祖范汪为东晋安北将军,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东晋临淮太守;父亲范泰,东晋中书侍郎,极得刘裕信任。
范晔自左卫将军降只为宣城太守,无心政务,便即整理各家关于后汉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编纂,企图以此排解苦闷。
通过潜心研究史事,范晔大开眼界,并凭个人满腹才华,终于写出历史名作《后汉书》。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近二百年历史,乃为宏篇巨着,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十年,西元四百三十三年,岁在癸酉。
此年匈奴大单于阿提拉挥师西进,在欧洲屡战屡胜,开疆拓土,南征北伐,至天下无有敌手,遂成为各部首领,建立阿提拉帝国。
因其四处征伐战无不胜,被欧洲人恐惧而唤作“上帝之鞭”,意味此等中国匈奴人西来,乃是上帝派来惩罚我等有罪之人,实乃天兵神将,无可违抗者也。
四月,仇池国大饥,益、梁二州谷物丰收。
宋梁州刺史甄法护大失民心,仇池氐王杨难当因此发兵侵扰汉中,欲率部就其地而食。北魏侍中崔浩闻之,便请魏太武帝与杨难当联合,策划举兵进击梁州。
宋文帝闻报大惊,为平定汉中,遂将“逃跑将军”萧思话从牢中放出启用,任其为梁州及南秦州刺史,使萧承之为副,前去平定氐王杨难当。
镜头闪回,补叙萧思话“逃跑将军”绰号由来。
字幕:萧思话,字文休,南兰陵人,宋武帝刘裕继母孝懿皇后萧文寿之侄,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萧源之爱子。
萧思话作为世家子弟,十来岁时尚不爱读书,专好博戏游荡,喜爬上房屋栋梁,打细腰鼓,强侵邻里,邻里无不害怕怨恨,便似西晋初周处被视为三害一般。
其后受高人指点改正恶习,复喜爱书史,擅长弹琴,能骑善射。
至十八岁时,萧思话任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任相国参军,后因父丧离职。服丧完毕,任羽林监,领石头戍事,袭爵封阳县侯,转任宣威将军、彭城、沛二郡太守。
元嘉元年,谢晦任荆州刺史,欲请萧思话任司马,被其拒绝。
元嘉五年,萧思话升任中书侍郎,督青、徐东莞诸军事、振武将军、青州刺史。
亡命徒司马朗之兄弟在东莞纠合党徒作乱,萧思话派北海太守萧汪之讨伐,乱党全被平息。元嘉八年,萧思话被调任竟陵王刘义宣左军司马,南沛郡太守。未及应召上任,北魏军南下侵扰,朝廷令檀道济率兵北伐。萧思话畏惧北魏大举入侵,于是放弃镇守之地,逃奔平昌。
参军刘振之奉命防守下邳,闻说萧思话逃走,也随之弃城逃跑。北魏停兵,并未南下,但东阳城所积物资全被百姓焚毁,损失严重。因此萧思话被召回京城,交廷尉治罪,被拘禁在尚方。其“逃跑将军”之名,就此便为朝野公认。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萧思话为立功赎罪,洗刷“逃跑将军”恶名,奉了圣旨,合符领兵,引众向北便行。
大兵刚发,已闻说梁、秦二州刺史甄法护已放弃守城,往北逃到西城。
萧思话大惊,急派司马、建威将军、南汉中太守萧承之为前锋都督,带精骑五百急速兼程前进,又派西戎长史萧汪之随后进发。
萧承之沿路收合士众,复得千余名精兵,于元嘉十年正月进据磝头。
杨难当闻宋军前来,于是焚烧掠夺汉中,率全军西返,留下辅国将军赵温镇守梁州,魏兴太守薛健占据黄金。
萧承之进军屯守磝头,派阴平太守萧坦奔赴黄金。薛健副将姜宝据守铁城,与黄金城相对不过一里,令军士砍伐树木堵塞道路,阻止宋军。
萧坦尽焚其木,率轻骑攻克二城,执杀姜宝。薛健弃城单骑而逃,走归梁州。
赵温闻报大怒,遂亲率薛健及宁朔将军、冯翊太守蒲早子复来黄金城,进攻萧坦军营。萧坦奋力进击,受伤不退,大败敌兵,仇池军遂退守西水。
萧承之自磝头引兵大进,遣司马锡文祖进据黄金,萧汪之率五百步骑合后,相继而至。
平西将军临川王刘义庆派龙骧将军裴方明带领三千人前往,萧承之等人进入黄金,仇池将领蒲早子、薛健等人复退守下挑。
萧思话先曾派行参军王灵济率部出洋洋川,由此进兵南城。
仇池陵江将军赵英据险坚守,被王灵济打败,赵英亦被晋军生擒。因南城空虚,缺乏军需物资,王灵济率军返回,与萧承之会合。
元嘉十年三月,萧承之率众进据峨公固。
杨难当遣子杨和率赵温、蒲早子及左卫将军吕平、宁朔将军司马飞龙诸将,率步骑万人横跨汉津结寨,营寨之间建浮桥相通,全力进攻萧承之。当日大战,仇池氐兵合围数十层,双方短兵相接,弓箭不施。仇池兵皆穿牛皮战甲,戈矛无法刺穿。
萧承之命军士将手中长矛截短为数尺,皆斜截尖刃,近身抵于敌兵,复以右手大斧捶击,则一支长矛化作十余匕凿,皆能刺穿仇池军胸肋。
仇池军抵挡不住,于是大败,焚营逃走,退据大桃。
闰三月,萧承之及裴方明率军至大桃,龙骧将军杨平兴、幢主殿中将军梁坦亦引军而至。宋将合兵,直接进入角弩追杀,仇池氐军复大败而逃,被杀伤俘获极众。
萧思话引中军进驻南郑,在葭萌水建立戍城,遣使至建康,向文帝刘义隆报捷。
刘义隆接到汉中捷报大喜,诏授萧思话持符节,进封宁朔将军,任太子屯骑校尉。又令萧思话上表,详细陈述平定汉中始末经过,令史官记载于册籍。
仅凭汉中一战,萧思话“逃跑将军”丑名终得洗雪,反为刘宋朝盖世功臣。
镜头闪回,复说江南名士谢灵运。
萧思话立功汉中同年,谢灵运因牵连农民谋反之事,被杀于广州,终年四十九岁。
纵观谢灵运一生,隐而又仕,仕而复隐,至于仕而不专,隐亦难久。谢灵运酷好旅行探险,山水诗匠心独运,自成一派,死之太早且不明不白,诚为可惜也。
谢灵运因宋文帝仅将自己作为文人对待,不委以朝政重事,心中不喜,早于元嘉五年便称病回乡,游玩宴乐集会赋诗,日以继夜。
御史中丞傅隆因此上疏弹劾,便被免除所有官职。
谢灵运自以为乐得清闲,遂与同族兄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因相互欣赏文章而结好,共同游山水,时人称其为“山水五友”。
谢灵运依靠祖父辈所遗资财,生活富足,且有上百先人门生故吏与其往来。其喜好游山陟岭、纵情山水、开山造湖,但凡游山必要探寻险峻幽深,不畏险阻,无所不至。
为便于登山,自创木屐,前后齿皆可装卸,后世称为灵运屐或谢公屐。
谢灵运大兴劳役,曾从始宁南山到临海一路伐木开道,临海太守王琇闻之,以为山贼来袭,甚为惊恐,后来得知来者乃是谢灵运。
谢灵运邀请王琇一同游玩,王琇不肯。
会稽太守孟顗信仰佛教,谢灵运当面讥讽道:成仙得道者应有灵气文采,则公升天定在我前,成佛必在我后也。孟顗极恶谢灵运所言,便利用谢灵运性格放荡不羁、对百姓多有侵扰之事,上奏疏于文帝,说谢灵运欲图谋反,并私自调用本郡军队防守自卫。
谢灵运闻说此事,飞骑进京上书自辩:臣归家养病至今三年,平日远离城郭居住,鲜与世人交道,多于偏僻穷山岩洞之间,只想修身养性,平静过完余生。今突闻会稽太守孟顗上疏劾我谋反,深感惊异,不知究竟为何?若只以谣言作为罪证,何其残酷耶!某非惜命,只是难受其枉,故扶病投奔陛下,并请圣裁。
皇帝亦知其冤,故免其死,且令为临川内史,增加俸禄到两千石。
谢灵运赴任后游乐如故,不理政事,复被有司弹劾。
司徒刘义康派临川王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擒杀郑望生,弃官而逃,并于途中写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终被追及逮捕,被送到廷尉定罪。廷尉奏说谢灵运杀害朝廷命官,应处以死刑。
皇帝惜其才华,于是下诏:谢灵运罪过深重,确实应判死刑。但念其祖谢玄有功于国,应谅其子孙,免死充军广州。谢灵运于是颠簸流离,远配南荒边地。
元嘉十年,秦郡府将宗齐受奉郡守之命出使涂口,途径桃墟村,见有六七人在路上胡乱说话,怀疑不是好人。回来告诉郡县长官,遂派兵随同宗齐受前去抓捕,全部投入监狱。
其中山阴县人赵钦招供:本村人薛道双曾奉侍谢灵运,通过成国告诉我说,谢某充军广州,以钱财命我等购买弓箭刀枪器械,结交乡里健儿,在三江口劫救谢某。我等图其钱财,于是集合众人劫取谢某,但没成功。我众人回来时饥饿,只好沿路打劫,此供是实。
郡守得其口供,上奏朝廷,皇帝便下诏书,令在广州将谢灵运就地正法。
谢灵运至死不知己犯何罪,但知得罪朝中政要多人,必是遭其陷害而已。遂于临死时写诗道: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诗中所称龚胜、李业,亦比前诗中所说张子房、鲁仲连等辈耳。
闪回结束。谢灵运被诛当年,北府军大将胡藩亦卒。享年六十二岁,谥壮侯。
是年九月二十八日,罽宾高僧求那跋摩圆寂于建康只洹寺,终年六十五岁。大师去逝时盘坐绳床,容貌无改,空中弥漫芳烈香气,四丈龙蛇从尸体旁缓缓升起,直上云天。
同年夏秦王赫连昌叛魏西逃,被魏太武帝诛杀,其家属也大都受牵连而死。
乙亥,宋文帝元嘉十二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
高句丽王琏派使臣进贡北魏,北魏拜王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吐谷浑王慕璝死,其弟慕利延继位,慕利延通使纳贡于南朝刘宋。是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从此中国结束十六国之乱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太延二年,北魏高僧惠始在八角寺逝世。临终前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服,将弟子叫到身边站立,自己正襟而坐,平静气绝。死后停尸十天,坐式不改,容貌肤色如同平时,见者无不称奇。弟子将其坐式入棺,埋在寺内。
西元四四六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保卫国都平城,调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西至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并在北方陆续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大兴四年闰三月,北燕主冯弘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罪,请将小女充当后宫嫔妃。
太武帝拓跋焘同意其请,并征召其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弘拒不接受。
散骑常侍刘训对冯弘说道:大王虽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则前功尽弃。魏若因此大举进攻,则我将有危亡之忧。昔刘禅凭重山以为屏障,终衔璧投降,孙皓倚长江天险拒敌,则还是归顺晋朝。况今魏朝强胜晋朝司马氏,我燕国弱于吴、蜀,但愿大王派遣太子入朝,以奉行大国诏令。然后收集离散,施以恩泽,分赈仓廪以济困乏,劝导农桑以求丰收之年,方可望国家转危为安,社稷得以恒存也。
冯弘闻谏大怒,将刘训杀死。
太武帝见冯弘拒遣太子入质,复诏令乐平王拓跋丕等率兵前往征讨,燕国日益紧迫,上下无不深感危惧。
燕太常卿阳岷再次劝说冯弘向北魏请罪求降,速遣冯王仁到北魏充当人质。
冯弘:置太子于敌国虎口,我不忍为。倘果然不幸,我往高句丽,以谋今后可也。
阳岷:魏举天下之众来攻我一隅之地,愚谓势必瓦解。高句丽乃是夷狄,不能轻信,即有其始,恐不有终。大王若不及早决断,悔不及矣。
冯弘不听,密派人到高句丽下书。大兴六年,高句丽王高琏派葛卢率众迎接冯弘。
葛卢到和龙城,脱其粗陋布衣,以燕国精良兵器铠甲装备部下。冯弘于是尽携龙城成年男女部众,进入高句丽。
冯弘到辽东之后,高句丽王高琏并不亲至迎接,只遣使者前去慰劳: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止息,兵马甚为辛苦否?
冯弘遂以皇帝身份应答使者,并使人宣诏高句丽王。
高琏恼怒,即将冯弘安置于平郭,其后令其迁往北丰。冯弘到北丰后政令刑法、赏赐处罚,皆如在自己国内。
高句丽王未料冯弘一个亡国之君,尚且如此拿大,决意给他一点颜色,于是令人夺走冯弘侍从,复将燕太子冯王仁扣为人质。
冯弘气愤怨恨,复欲奔走南还。
魏太武帝向高句丽征索冯弘,被高琏拒绝。冯弘求助南朝刘宋,宋文帝派王白驹去高句丽迎回冯弘,并要高琏给予川资。
高琏更加愤恨,干脆遣将孙漱、高仇,带数百兵士赶到北丰,杀死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却答复王白驹,说冯弘已得急病而死。
王白驹虽然心中疑惑,但此来并未奉命厮杀,亦未带大兵前来,于是不敢争执而回。
冯弘死后,高琏恐南宋文帝追究死因,遂又追谥其为昭成帝。
自此北燕遂亡,历二世,凡三十年。
画外音:传说冯弘在逃到高丽之前,北燕国内有狼群在晚上围绕和龙城嗥叫,持续一年之久。又有老鼠群集于城西,填满道路数里,向西而行至河边,为首老鼠口里衔着马粪,其后者互相交替咬着尾巴渡过河去。又有宿军地火忽燃,过十日夜方熄,且遍地长满蛆虫,月余消失。和龙城里到处长出白毛,有一尺二寸长。种种灾异,不一而足。
镜头转换,按下北燕,复说刘宋。
宋元嘉十三年,名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冤杀。
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无不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儿自毁长城,便不足畏也!
魏太武帝大为惊异,便问细作,是何缘故。
细作奏道:宋文帝刘义隆重病,不能理事,便使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因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故矫诏召檀道济入朝,意欲杀之。
太武帝:檀道济乃当世英雄,岂肯上当!
细作:臣闻檀道济临行前,其妻劝道:“夫君享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不去为好。”
太武帝:此女子倒是好见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