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集 苏峻造反(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西元三二六年,乃东晋咸和元年,成汉玉衡十六年,汉赵光初九年,后赵八年。

慕容廆与段氏和睦而处,力劝段牙迁都,于是段牙徙都令支。

段疾陆眷之孙段辽欲夺其位,便以徙都为罪,十二月率国人攻击段牙,杀之自立。

段氏自此日益强盛,其地西接渔阳,东界辽水,统辖胡、晋三万余户,骑兵四五万人。其时北代王拓跋贺傉病故,其国中百官拥立其弟拓跋纥那为主,亦称代王。

是年六月,晋徐州刺史刘遐病卒。成帝甚为哀悯,诏命厚葬,以幼子刘肇袭其父爵。并令郗鉴继任徐州刺史,郭默兼领刘遐部众。

郗鉴既领徐州刺史,次日辞帝起行。

当时王导虽然称疾不朝,但闻挚友郗鉴离京,于是私下饯行相送。

咸和元年八月。庾亮深忌陶侃在外拥有重兵,遂调温峤镇守武昌、王舒居于会稽,以固军权;又命增修加固石头城墙垣,严加防备。

同年十月,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捕杀司马宗,三子废为庶人。同时将其兄太宰司马羕贬为弋阳县王,大宗正虞胤左迁桂阳太守。

司马宗之死,成帝并不知晓,后久不得见,便问国舅庾亮:向日白头公公何在?

庾亮答道:因谋反,被诛矣。

成帝闻言泪下: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当如何?

庾亮闻言不知所措,惧而变色。

丹阳尹阮孚向与庾亮交好,此时见其狂悖,便对家人道:今江东创业尚浅,主幼时艰。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一日掌权,便作威福,以我观之,祸将及身矣。

于是次日上朝,求出为广州刺史,成帝从之。由此庾亮势孤,更失远近之心。

字幕:晋咸和元年十月,河北邺城。

后赵皇帝石勒用右长史、国舅程遐之计,诏命营建邺地宫室,让王世子石弘镇守邺城,配备禁兵万人,车骑将军所领五十四营军士,亦全部配署在邺;并令骠绮将军兼门臣祭酒王阳,专统六夷部卒,辅佐石弘。

石虎经营邺城多年,又自居功劳巨大,见邺城为世子所占,因此怨恨程遐。待修筑三台之时,朝廷明令石虎举家迁移。石虎举众向北,攻击代王拓跋纥那,双方战于句注山陉北。拓跋纥那战败,迁都至大宁以避敌祸。

此时东晋庾亮揽政,以为苏峻拥兵历阳,早晚必为祸乱,遂欲下诏征之入朝图之。

正要书写诏旨,被司徒王导看见,遂执其握笔右手,劝道:以某所见,此诏一出,苏峻必不奉诏,且速其反。公且容之,待朝廷稳定,徐徐图之,有何不可?

庾亮:今其纵不奉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不可控制,则犹七国之乱、八王之祸也。

卞壶:苏峻今拥强兵,逼近京邑;一旦逼其变乱,易为蹉跌,不可收拾,公宜深思。

庾亮见二公意见一致,心中嫉恨,亦不肯听。

当时温峤在江州闻知此事,亦使人快马入京,上书劝阻庾亮。

庾亮反而上来文人脾气,竟至大怒,皆不听从。

苏峻在历阳亦闻说将被征召之事,遂遣部下行军司马诣京,至庾亮府代为固辞。

庾亮亦不许,乃命有司下诏,征苏峻为大司农,使其弟苏逸代掌其部众。

苏峻大怒,遂不应命,果然就此举兵谋反。

温峤闻报苏竣抗征谋反,便欲率麾下之众东下,护卫建康;三吴之地郡守刺史闻之,亦皆响应温峤,欲起兵来讨苏峻。

庾亮闻说,急使人下书于温峤道:某忧西陲之患,犹过于历阳;望公谨守此处,无过雷池一步,便是拥护朝廷。

温峤奉命,只得按兵不动。庾亮复致书与苏峻,责其反状,劝其应诏受职。

苏峻回书:某若进京,岂得活命乎?我宁可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我山头也。

庾亮观书大怒,于是预备迎敌。

苏峻见此,便与副将刘仁商议:事已至此,不得不反。卿有何计教我?刘仁:今闻豫州刺史祖约与庾亮不睦,怨望朝廷。其部下兵精粮足,明公若遣人持书,推其为盟主,共讨庾亮,共除君侧之恶,则祖约必从,大事成矣。

苏峻:此计大善。

于是遣使持书来见祖约,请为联盟,共讨庾亮。

祖约大喜,回书即刻以兵应之,遣使回报苏峻。

内史桓宣苦谏:使君不可。公欲为雄霸,若助朝廷讨伐苏峻,则威名自举,易成大功。今乃与其俱反,是为天下共贼也,安得久乎?

祖约痛恨庾亮不重用自己,不听桓宣之劝。

桓宣遂与祖约绝交,留书而去,誓死再不相见。祖约不以为意,即遣兄祖逖之子祖沛、祖涣,女婿许柳率兵二万,前来会合苏峻,合兵共得五万余人,来袭姑孰。

苏峻叛军既发,朝廷已经得知。庾亮集齐文武于朝堂,共议对敌之策。

尚书左丞孔坦、司空司马陶回进言:应趁苏峻大军未至,遣兵断绝阜陵,守江西当利诸渡口,则彼寡我众,一战决胜。我不先往,待敌兵先至,则京师人心危骇,难与战矣。

王导:善哉,二公良言!

庾亮眼光扫视三公,知其所言不差,但疑其联手与自己抗衡,一时犹豫不决。

数日之后,前线哨马入报:苏峻遣部将韩晃攻陷姑孰,取其盐米钱粮,以供三军。

庾亮闻报,此时方悔,急使左将军司马流率军三万,据慈湖以拒叛军。

此时宣城内史桓彝闻苏峻反叛,勃然大怒,便欲起兵勤王。

长史裨惠谏道:今郡兵寡弱,久未阵战;且若倾兵而出,山民若来扰乱,当复如何?将军宜按兵不动,静待其变可也。

桓彝厉色斥道: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隼之逐鸟雀。今社稷危殆,义无晏安,我何敢论其寡弱,坐视成败耶!

乃慷慨流涕上书朝廷,并将全城精锐尽出,屯于芜湖。

布置军马未定,韩晃大军掩至。桓彝兵少,与战不利,退回宣城;韩晃复引得胜之兵来攻,桓彝又复退守广德。徐州刺史郗鉴闻说苏峻反叛,亦上书朝廷,要求率领所镇部兵,往赴国难。朝廷恐后赵趁机入寇,下诏不许动徐州之兵,于是郗鉴未敢南行。

叛军与朝廷之兵对峙年余,胜败未分。

咸和三年,温峤欲救建康,率军屯集于江州城外以待。

苏峻意欲速战速决,遣使催促韩晃进兵,前至慈湖。

司马流为人平素怯懦,闻而大惧,以至吃饭之时,夹菜不能送到嘴中,汤汁淋漓,洒满前襟。闻报韩晃遣将在营外骂阵,只得出城迎战,勉强列阵。

鼓角声中,韩晃驱军大至,冲入阵中,一刀将司马流斩于马下。官军溃败,逃回建康。

苏峻听闻前方得胜,自率大军横江而下,将欲南渡,进击建康。庾亮将兵出拒,连战连败,渐至危殆。

陶回复又进言:苏峻积年领兵,颇晓军机。其知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率水军沿江直下,必舍舟登岸,引步兵向小丹阳南兼道而进。我宜先伏兵在此,则苏峻一战可擒。

庾亮见陶回夸苏峻善会用兵,心中不喜,又不用其计。

苏峻果如陶回所料,遣兵从小丹阳步行前来。只因夜间迷失方向,至天明方寻道至青溪栅,整列队伍,令扎营造饭传餐。

伏路军探知,回报城中。

庾亮大悔道:我不听陶回之计,今果中贼人之谋!

只得下令,命将重兵列于宣阳门内,以待敌人来攻。建康城中满朝权贵闻说叛军兵临城下,恐再罹祸乱,家财不保,均先顾自家,急遣家人顺江东下避难。

惟有左卫将军刘超,独送妻孥家人入于宫中陪伴后妃,以安天子之心。

成帝闻叛军兵临城下,不由大惊失色,急请舅公庾亮遣将御敌。庾亮无将可派,只得诏命卞壶引兵出城,以敌苏峻。

当时卞壶背生痈疮新愈,创口未合,只得扶痛而起,顶盔贯甲,率城内禁军出西陵。苏峻兵尽为精锐,勇不可当,卞壶大败,复拒敌兵于青溪栅。

苏峻令趁风放火,焚烧朝廷台省诸营皆尽。卞壶眼见势危,大喝一声,寻苏峻交战,背上疮口崩裂,血透战袍而死。其二子卞胗、卞盱各引部兵来救其父,亦战死于乱军之中。尸体运回城中,卞壶妻裴氏抚尸哭道:父为忠臣,子为孝子,我卞氏一门复有何恨!

朝臣闻之,皆叹息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集于卞氏一门!

苏峻既杀卞壶父子,遂引兵杀入石头城来。丹杨尹羊曼据守云龙门,与黄门侍郎周导、庐江太守陶瞻拼力抵抗,亦都战死。

庾亮领兵在宣阳门准备抵抗,士卒尚未成阵,便见苏峻兵大至,遂皆弃甲逃走。庾亮见不能战,便与三位胞弟引数百亲兵逃离,意欲出奔浔阳,投靠温峤。

侍中钟雅正襟守立宫门,问道:大人欲往何处?

庾亮自觉惭愧,顺口说道:我去搬外兵回来,匡扶国难。朝廷之事,凡委托于公。

钟雅冷哼一声,答非所问:今日栋折榱崩,是谁之咎耶!

庾亮脸色一红:今日之事,不复言也。卿当观我此后克期之效耳!

钟雅大笑:事已至此,还有甚么克期之效?我想足下当不愧晋文公之主将荀林父耳!

庾亮被他接连丧白数语,羞恼成怒;不敢再行耽搁,只得转身而去,急逃出城。

钟雅冷笑不止,转身入宫,与右卫将军刘超侍立成帝左右。

黄门李义惊惧欲逃,私劝钟雅同走。钟雅朗声对道:某身为文官,只恨无力上阵杀敌,国难不能救;若君危亦不能济,妄图逃遁求免,则恐后被董狐执简写死耶!

李义见劝之不听,只得含愧而去。

王导上殿,喝令侍中褚飒:外兵入宫,至尊天子当御正殿,岂能避于后宫!

褚飒闻此,即入内殿,怀抱成帝登太极前殿,正襟危坐帝位。

王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凯共登御床,卫护成帝。刘超、钟雅、褚飒则率百官,分立阶下左右两班。又有太常孔愉,盛具朝服守卫宗庙。

铁甲铿锵响处,苏峻引兵直入太极殿,高声叱令:侍中褚飒,引领百官下殿。

褚飒亦大声喝叱:天子在此,苏冠军前来觐见陛下,军人岂敢持兵上殿侵逼至尊!诸兵为其震慑,不敢上殿,转入后宫,驱役百官,掠夺宫人,裸剥士女身上华衣。宫中时有布帛二十万匹,金银五千余斤,钱亿万之巨,绸绢数万匹,皆为苏峻军士掠夺净尽。

苏峻自引甲士数百,登于太极殿上。

王导喝道:圣上在此,谁敢无礼!

苏峻只得跪倒参拜,与军士高呼“万岁”。

成帝见其如此,惊魂稍定,问道:卿不候宣诏,因何带兵入京?

苏竣奏道:中书令庾亮为政不公,赏罚不明,苦虐百姓,又欲杀微臣。臣今无奈起兵,亦为社稷,岂敢叛乱朝廷!

成帝:今庾亮外逃,不在朝中,卿何不退兵?

苏峻:臣今入朝,实欲辅政于陛下,未曾封爵,故不敢退兵。

成帝:既是如此,卿欲何授?

苏竣:司徒王导德望于万民,宜先复其本职。祖约廉能,可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臣愿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其余百官可守旧职,独庾亮兄弟不许复任。

成帝:准卿所请,速退甲兵。

自此苏峻驻军在京,与祖约二人共同把持朝政,驱役百官担泥负土登筑蒋山,又裸剥士女,令其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体,哀号之声遍于宫庭内外。

时有弋阳王司马羕因前年被庾亮免职降爵,闲居府中;此时见朝中风云突变,于是主动来见苏峻,称述其功德巍巍,不让先贤伊尹、霍光。苏峻大喜,便令其官复太宰原职。

因见朝中再无与己作对之人,苏峻以为吴郡时为庾氏家族把持,复又派兵攻吴。

吴国内史庾冰不敌苏军,一战而败,逃亡会稽,苏峻于是派侍中蔡谟任吴国内史。

是年三月,皇太后庾氏因见庾亮兵败身窜,恐怕祸及家族,终至忧虑而崩。百官遂奉成帝举哀葬之,谥号为穆皇后。

苏峻料知天下必将太后之死归罪于己,又恐诸镇起兵来伐,于是率军离开建康,退驻芜湖,并深虑必有后变,日夜不安。镜头转换,按下苏峻,再说庾亮。

庾亮率三弟及数百随从来到浔阳,投奔温峤,二人相见,泪眼相望。

温峤:庾公,朝政何至不堪如此!

庾亮:苏峻造逆,万死难赎其罪。太后有诏,命温公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复加郗鉴为司空,共同发兵,讨贼靖难。

温峤:苏峻未平,某不受职。今便起兵讨伐苏峻,分兵两万与公,并力讨贼可也。

夏四月,范汪自建康而至,与温峤、庾亮二人相见。

庾亮:范公来得正好。而今朝廷事体如何?

范汪:苏峻虽掌朝纲,但政令不一,贪暴纵逆,官民皆恨,正宜及时进讨。

庾亮大喜,即命范汪为参护军事,因与温峤互相推为盟主,各自辞谢不已。

温峤从弟温充遂道:你二公既相推辞,则无人能敌苏峻。征西大将军陶侃位重兵强,又极善用兵,心怀忠义,何不共推其为盟主,则大事可济。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