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爷的话,小人在西洋做雇佣军的时候,也是列成方阵作战,手持长矛的士兵结成方阵,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前进攻,火铳手依靠着长矛方阵,把他当作移动的工事和城堡,在他们的掩护下向外攻击。”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几个人都是暗自的点头,李孟心中暗喜,尽管所谓的洋人作战之法光听这一个好吃懒做的洋人来说也并不可靠,可这洋人所说的,确实是和胶州营的作战方式暗合。
在十五世纪末期,西方的战争艺术逐渐的超过了东方,虽然悲哀,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李孟所做的就是尽可能按照先进的来,他的战争资源目前来说少的可怜,要想做些什么,也只能是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战术。
其余几个人的想法颇为有意思,这些草根军户成长起来的军官们,一方面对胶州营的长矛方阵战术奉为金科玉律,另一方面却因为这战术在大明的军队中找不到什么相似的同类,而感觉到没底。
眼下有个洋鬼子说他们那边也是这么练,这邓洋人应该还没有看见胶州营的训练,想必这话不会有太多的水分,虽说是洋鬼子和胶州营一样,总归是有一样的,大家心里也有些底子。
邓洋人也是知道刚才自己的胜利应该是得罪了人,所以态度很是小心,继续在那里说道:
“但是这样的方阵也经常被穿着甲胄的骑兵突入进来,在近身肉搏之中,长矛和步兵随身的佩刀都很难对居高临下,又是穿着甲胄的骑兵造成伤害,这时候,需要斧枪兵来把这些骑兵从马上勾下来,然后在地上用斧子砍死。”
听到这里,在场的几个人脸上表情都是不太相信,心想到底是什么盔甲居然长矛都刺不透。
说完这些,邓洋人又是退回到一边,李孟却想起了在南京武库总管徐笑楚送来的那套铠甲,摆放在房间中作为装饰的那个,现在已经是被摆在了李孟的书房之中,眼下好歹也是个参将,房间里面摆些盔甲兵器什么的,也算是符合身份。
那套西式的板甲因为是用作装饰,所以并不太厚,但这个样式的防护,如果长矛兵不是正对完全发力的话,刺中之后,矛尖肯定会滑开,而且真正用在战斗中的盔甲,肯定要比这个装饰品要厚实一些。
几个人都是在那里等李孟的论断,今日的比武结果让这些军官对长矛至上无敌的思想已经是有所动摇。
“光是长矛,近战确实是风险极大,各队选三百老兵出来,学习这斧枪之术,罗卓先和邓洋人学习精熟,罗卓为正,邓洋人为副,教习诸军,你们比照千总的级别吧!”
李孟这边下了命令,王海连忙记录,各队选出三百人,按照胶州营兵丁和盐丁千人为一队规矩,七千人一共要选出三成的精锐兵丁学习这个斧枪,做这个教习,也就是有了带兵的经验,将来也会去做带兵官,此时已经是千总级别,将来也不会低下去。
罗卓虽然战败,却从把总提拔到千总的位置上,本以为会被处罚,谁想却升官,这真是因祸得福。李孟那边也有他自己的考量,这罗卓是胶州营的精锐之士,却又在这斧枪的面前吃了亏,这样不会有抵触情绪,会心悦诚服的学习和传授。
此时罗卓兴奋的脸都红了,被陈六在边上推了一把才跪在地上磕头谢恩,至于那洋人邓格拉斯反应倒快,已经是跪在那里,口中道谢了。
胶州营没有和真正的强军遇到过,此时也是人单力薄,通过战斗来提高战力的方式确实是有效,但胶州营未必承受起那样的损耗,所以,李孟只能是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一切情况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行提高。
斧枪,宣花斧,还是后世的长戟,这样兵器,李孟也就是见到邓格拉斯之后才接触到,但这兵器却让他感觉到眼界顿开,因为一切都是从头做起,李孟没有借鉴,只能是自己琢磨和研究,这步兵的长矛方阵在李孟的心中一直是觉得有隐患,等见到这斧枪之后,终于是明白为何担忧了。
驻扎在山东各地的胶州营各部,正月里面就接到了胶州老营发出的命令,一场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不过名目颇为的俗气——大练兵,大比武。
在这个正月里,张献忠,罗汝才部出湖广,连营百里逼安庆,“烽火达淮扬”南京大震,内乱的战火渐渐的烧到了大明最富庶的地区……
----
两个说明
1、斧枪是加了配重的,要不然和长矛的比试就占便宜了。
2、过年事情多,昨天把我的那些书搬运回房子,还有些别的乱七八糟的,只得草草码出这一章,过年期间,我也不好承诺什么,尽量不断更吧,二月份肯定会正常的。
惭愧,希望大家理解,谢谢大家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