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例行上朝
阳光透过窗棂,穿过幽暗庄严的大殿,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
光影交错之中更为上朝增添几分莫名的气息。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端坐龙椅,目光如电,扫视着殿下群臣,看的百官纷纷低头。
本来今日之议题,是商讨国计民生,却看到天幕所示,后世竟有杂交水稻如此神种,看的乾隆爷颇为感慨。
“后世竟有奇人袁隆平,于田间地头,偶得一株异稻,就钻研出亩产千斤之奇迹,实乃上天赐福苍生。此等功绩,当与神农氏比肩,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爷缓缓言道,语气中不乏赞叹之意。
头戴花翎帽,身着补褂,手持笏板的和珅闻言,忙上前一步,躬身奏道:“皇上圣明,此等奇技淫巧,虽造福后世,然皆因我大清根基稳固,国运昌隆,方能孕育出如此惊世骇俗之物。臣以为,此亦是我大清盛世之兆也。”
众臣闻言头更低一分,余光皆是鄙夷瞥向和珅。
天幕所示人物,短发奇装,明显非大清的金钱鼠尾辩,这马屁精简直是当代赵高,指鹿为马。
一肚子圣贤书简直读到狗肚子里了,无耻,当真无耻!
乾隆爷微微一笑,也不就此多言,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刘墉:“刘爱卿,此有何见解?”
刘墉低头数步,拱手道:“皇上,袁隆平之成就,确为后世所敬仰。然则,臣以为,我大清亦有康乾盛世,皇上更是文治武功,古今难寻。十全武功,威震四海,百姓安居乐业,我大清盛况,亦不必逊于后世奇技淫巧。”
乾隆爷闻言,龙颜大悦,笑道:“刘爱卿所言极是。朕之盛世,乃各朝之巅峰,岂是后世所能轻易超越?朕虽闻后世有此等奇技,然亦不过锦上添花之举。朕之十全武功,开疆拓土,才是真正的造福万民,功在千秋。”
言罢,乾隆爷心中却警钟响彻,汉人文盛且智多,现在的满人却日益堕落,整日飞鸟斗犬,不思进取。
不过汉人满人,最终都是旗人,在朕手上,汉人翻不了天!随即便平和道:“然则,朕亦知,天下英才,不拘一格。汉人中亦有能人异士,如袁隆平者,实乃国家之柱石。朕亦希望,我大清能广纳贤才,不拘满汉,共谋国是,以保我大清万世基业。”
群臣闻言,皆是涕泪横流,好似为乾隆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气而感动,心中却各怀心思,揣摩乾隆爷的意思。
和珅见朝会百官神态,心中一动,又是起身出列,躬身行礼,言辞恳切:“皇上圣明!皇上之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
袁隆平者,虽为汉人,但其才学出众,功绩卓著,实乃我大清之福,国家之幸。皇上广纳贤才,不拘满汉,此乃英明之举,必将使我大清更加繁荣昌盛,万世基业稳如泰山。”
纪晓岚闻言,心中暗骂马屁精,嘴角微扬,暗自思量,随即上前,同样躬身行礼:“和大人所言极是,皇上广纳贤才,实乃英明之举。不过,和大人似乎忘了,袁隆平之成就,乃是在农耕之上,而非朝堂。我大清要广纳贤才,自当不拘一格,但更需注重德才兼备,方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和珅听则大怒,好你个纪晓岚,天天拆我台,指桑骂槐是吧!
旋即咬牙道:“纪大人言之有理,但袁隆平之例,不正说明了我大清广纳贤才的重要性吗?无论满汉,只要有才,皆可为我大清所用。纪大人莫非是担心,汉人贤才过多,会威胁到满人地位?”
纪晓岚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和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清乃天下共主,满汉一家,岂有彼此之分?我所担忧者,乃是人才选拔之公正与公平。若因种族之见而有所偏颇,岂不有违皇上广纳贤才之初衷?”
“和大人所言有理,刀兵无情,善者用之则安民,暴者用之则生乱,有陛下在,我大清稳如泰山,何人能动摇国本?”
“和大人说的对,管子贪生,却扶齐称霸;吴起杀妻,却大败魏国。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才俊但凭实干。”
“哼,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吕布晓勇,却三易其主,最终身殒;蔡京书法无两,却惑乱朝纲,使得北宋灭亡。从古至今,有才者因德亏而坏事不胜枚举。”
“……”
此时,朝堂之上,其他大臣也纷纷加入讨论,有的附和和珅,强调广纳贤才的重要性。有的则支持纪晓岚,强调德才兼备与公正选拔。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气氛热烈。
乾隆爷面带微笑似是鼓励众臣商讨大清未来,深邃的目光却似乎在思考着更为深远的问题。
……
蜀汉
益州,成都秋风虽起,暑气犹存,丞相府中,诸葛亮身着一袭宽大的素色长袍,于庭院中缓缓踱步。他手持一柄白羽扇轻摇,丝丝凉风自扇中吹出,仿佛要将他的愁绪一并吹走。
自取得益州以来,大汉的基业已初具规模,跨有荆、益二州,初步实现隆中对之构想。
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无疑可为主公霸业提供广阔前景。
主公又素有仁德之名,入主益州,更是深得民心,大业似乎已触手可及。
但他深知,眼前的局势远非表面那般平静。
抬头望向北方,关中、陇西之地,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若让曹贼取得汉中,便可直逼蜀汉腹地。
而东方,东吴虽暂时联合,但暗流涌动,难以预测。
至于南方,南中的土著部落尚需收服,若能改土归流,编户齐民,便可大大充实国力。
更令诸葛亮忧心的是,刘备麾下派系纷杂,人心不齐,益州的世家大族虽表面服从,却未必心服,难保不会叛乱。
而益州虽富足,却难以与雄踞北方的曹操相抗衡。
粮草问题,更是悬在大汉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斩断其再兴的希望。
正当诸葛亮陷入沉思之际,天幕之上突然闪现出一幕奇异的景象,杂交水稻的种植与丰收,如同黄金铺满大地的景象对古人是无与伦比震撼的。
而袁隆平在哪里发现杂交水稻的消息更让他眼前一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若得此稻,吾军粮无忧矣!”诸葛亮喃喃自语,随即转身,令传令官喊人,便大步流星地走向书房。
不久,书房内,诸葛亮召集了蜀汉时期的农业专家李昉、张裔、董厥等人。目光炯炯,神色凝重,将自己所思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众人。
“诸位,吾观天幕之上,有杂交水稻之奇技,亩产竟可达千余斤,远超吾等所种之稻。若吾等能掌握此术,何愁军粮不足?”诸葛亮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