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农业状况(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民以食为天。不吃饭,不喝水,不摄入能量。管你是谁都得死。是个生物都得遵循这个定律。

二十一世纪之前,人类的餐桌还算多种多样。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的餐桌就在可持续性的完蛋。毕竟生态环境都成那B样了,还能把粮食种出来就不错了……

传统农业

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时,全球的生态环境还不至于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结束之后,就差不多成了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全球各地的农业产量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性的大饥荒。在饥荒结束前,联合国保守统计全球光是饿死就有将近十五亿人,而饥荒所导致各种冲突以及各种……难以言说的事情,短短十几年里人类的非自然死亡人数恐怕直接冲过了二十亿大关。这可比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再加上前两次世界大战的伤亡都多。

而结束这场大饥荒的成果来自于中美合作的一个研究产物:特种型作物。这些玩意主打一个耐造好种,成熟周期较快,甚至能在泰伯利亚所散发的辐射中依然坚挺一会……具体原理请诸位自己去找有关的生物学论文查阅。这里不过多赘述。而后续直到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时黄区和蓝区所种植的作物基本都是这个类型的:能种就行了,别要求那么多。特别是黄区的农业……不过在蓝区,这些特种型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是比黄区种出来的同类要好。毕竟蓝区的环境比黄区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如果不是担心可能的越过隔离墙的离子风暴影响,估计蓝区的种植业已经可以不用依赖大棚和植物园了。

最后有必要提一嘴的是,黄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其实是蘑菇。(另外两种其中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特种作物,另一种则是来自蓝区GDI的人道主义援助)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