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1日,按照华夏的农历计算,再过6天就要过年了。
然而在英国,2月却只是普普通通的月份。
经过了半个多月,李奇维的热度终于下降,人们又恢复到往日的生活中。
不管是诺奖也好,封爵也罢,永远都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
柴米油盐,上班下班才是他们一生的宿命。
只要偶尔出现一两件爆炸性的新闻,可以慰藉他们平凡无聊的生活就足够了。
但是对于物理领域的学生或学者而言,一个大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量子论和放射学开启了新的研究热潮,不少大学的物理系招生都翻了一倍。
各国受到诺奖启发,也开始重视对于科研人员的奖励制度。
因此,更多的人涌进了科学领域,企图有朝一日,能一鸣惊人,天下皆知。
这是物理学最好的时代,各种新理论不断突破,超越人类对于物理想象的极限。
这是物理学最差的时代,青年天才横空出世,光芒闪耀,镇压一切。
普通学者一辈子的工作,就是为那些天才们节省一下午的时间。
然而,乾坤未定,人人皆是黑马。
没有人愿意当天才的垫脚石,而是发誓要把天才踩在脚下。
毕竟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一直走在物理领域的最前沿。
比如布鲁斯·李,距离他发表量子论和光电效应原理,已经快过去一年半了。
这期间,他也只是总结归纳前人的结果,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而已。虽然也很震撼,但没有理论,没有实验,显得干巴,似乎远远配不上他本身的地位。
对于普通物理学家而言,一年半载没有新的成果出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甚至十年没有突破,也在情理之中。
物理成就不是海边捡贝壳,随便走走就能捡到一块。
但是对于布鲁斯·李而言,所有人都好像有一个共识,他应该再发表一个震惊世界的成果了。
上次诺奖演讲上他的豪言,也没有人当真,只当他年轻,开了一个玩笑。
虽然这段时间爆火的无线电,也和他有关,但那毕竟不属于物理理论突破。
大家对于他的期望太高,导致普通的结果完全不能引起兴奋。
就算是封爵,那也是基于已经发表的物理成果。
所以直到现在,布鲁斯·李仿佛在学术上沉寂了一般。
《自然》上也见不到他发表逆天的论文了。
不少人不禁感慨:难道布鲁斯·李是江郎才尽了吗?
一代物理天才,难道就要止步不前,走到极限了吗?
甚至有人暗自窃喜,属于我路人甲的时代要来了。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威尔逊正询问李奇维这些天过的怎么样。
“布鲁斯,你的病应该好了吧?”
“最近都在忙什么呢?”李奇维说道,“我专门去拜访开尔文勋爵和瑞利勋爵,感谢他们在封爵上对我的支持。”
威尔逊顿时苦着脸,“哎,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封爵啊?那是我做梦都不敢做到的事情,竟然被你得到了,我真羡慕啊。”
李奇维拍拍他的后背,安慰他,“嗐,没啥用,就是一张纸而已,不说封地了,连钱都没有。”
威尔逊无语,“老大,你就知足吧,你可是清国人啊。”
“真给你封块领地,你会成为全英国人的公敌,恐怕到时候你都不敢要了。”
李奇维笑笑不说话,那可说不定,也许未来英国会求着给自己封地。
威尔逊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咧嘴笑道:“布鲁斯,你得振作起来喽,不能让人看扁了。”
“现在外界都在传,你得完诺奖,被封爵后,就开始骄傲了,没新的学术成果了。”
“已经一年半没有突破了,马上就要到两年半了,那可是一个不详的数字,有莫名的力量。”
李奇维脑门冒出黑线,鸡...不...嫉妒的人无处不在啊。
自己才一年多没成果,怎么就变成骄傲自满了。
看来,是时候给你们这些黑子一点小小的震撼了。
......
瑞士,苏黎世大学。
如今的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大学可是名人了,全校师生都知道他的名字。
因为他有一位挚友,对方是第一届物理诺奖得主。
而他自己又是瑞士专利局的工作人员,待遇好,工作轻松,惹得无数同学羡慕。真实历史上,1900年毕业后的爱因斯坦活的非常艰辛,毕业就失业...
不仅找不到工作,还没有瑞士国籍,属于“黑户”。
而且想申请几所大学攻读博士,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最后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他,甚至还去中学当过老师。
对他而言,那是一段至暗的时刻,卑微如蝼蚁。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