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长安城。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如往常一般忙碌着。商贩们卖力地吆喝着,展示着自己的商品。
色彩斑斓的丝绸、精致的瓷器、美味的小吃,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行人或匆匆而过,或驻足挑选商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众人纷纷侧目,只见一士卒骑着骏马如旋风般快速穿梭于长安城的街道之中。那匹马高大健壮,毛色油亮,四蹄翻飞,扬起阵阵灰尘。
士卒神色焦急,额头布满汗珠,他紧紧地握着缰绳,身体前倾,仿佛要与风赛跑。
口中高喊着:“边关急报!边关急报!”
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同尖锐的号角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脸上露出惊讶与好奇的神情。
有人小声议论道:“这是发生了何事?边关怎会有急报传来?”
另一个人猜测道:“莫不是又有战事?”
众人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一些老人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担忧之色,他们经历过太多的战乱,深知战争带来的痛苦。
而一些年轻人则充满好奇,他们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边关的消息。
那士卒一路疾驰,马蹄扬起的灰尘在身后飘散。他穿过一条条街道,目标明确地朝着大兴殿奔去。
街道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有的是木质结构,古色古香;有的是砖石结构,坚固耐用。
屋顶上的瓦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一片片鱼鳞。士卒的身影在房屋之间穿梭,如同一道闪电。
大兴殿,那是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士卒来到大兴殿前,翻身下马,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便匆匆将急报递给了殿前的太监。
太监不敢怠慢,双手捧着急报,快步走进殿内,步伐轻盈而稳健。
太监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紧张。
殿内,李世民正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他身穿龙袍,头戴皇冠,散发着帝王的威严气息。
阳光透过大殿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他的脸庞。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丝不安。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看透一切。
他缓缓打开急报,目光在纸上快速扫过。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上渐渐露出兴奋之色。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来,面露喜悦。他环顾四周的大臣们,大声夸赞道:“颜末这个孩子,不负朕所托!不负朕所托啊!哈哈哈……突利已经归顺我大唐!”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那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这个重大的消息。
李靖站在群臣之中,他那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敏锐的洞察力。他身穿铠甲,身姿挺拔。
李靖听到李世民的夸赞后,迅速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信息。
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既然突利已经归顺大唐,那么颉利入侵,其兵力也就不到九万骑兵。而我大唐如今可调动的兵力有四到五万,据城而守,四万对八万,优势在我。”
李世民微微点头,赞赏地看着李靖,说道:“李爱卿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对我大唐极为有利,我们当好好谋划,至少能让大唐缓一到两年。”众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房玄龄站出来说道:“陛下,突利归顺,此乃天助我大唐。我们应趁热打铁,加强与突利部的联系,巩固这份联盟。若是可以,将他的部民迁徙到大唐境内,和边民融合,那样,他们就会世代守卫大唐边境。”
杜如晦也说道:“陛下,如今颉利兵力仍旧占优,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虽说他们都是骑兵,不善于攻城,但颉利毕竟是草原霸主,其麾下士卒勇猛善战。我们需制定详细的战略,确保此战万无一失。”
李世民听着大臣们的建议,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众爱卿所言极是。此次突利归顺,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击败颉利,迫使他一到两年不敢侵犯大唐。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是不打。”
李世民再次站了起来,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传朕旨意,召集各路将领,商议作战计划。”
太监领命而去。
大殿内,大臣们继续讨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大唐的边疆安宁,更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而李世民手中拿着褚遂良的手信,目光紧紧盯着上面颜末所作的半阙词,神色中流露出好奇与赞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