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本节可能没什么意思,主要以资料为主。还望诸位看官看在兄弟我查这些资料不易的份上,不喜勿喷。
*****************************************************************
1944年6月初,由《新民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时代》等多家报社组成的中外记者团突破重重封锁来到延安。记者团在访问**等几位领导的同时,还访问了延安的各个机关单位、学校、市场和附近的乡村。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这些客人。数天后有一部分记者离开延安,东渡黄河去往前方的抗日根据地。
而此时,一架飞机正从美国飞往重庆,飞机上的是现任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一行。他此行的目前是受罗斯福之托与那位蒋委员长商量、甚至可以说是迫使他同意向延安派驻美军观察组的事宜。
其实早在去年六月,美国驻华使馆秘书、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之一戴维斯就向华盛顿递交了一位长达十页的书面报告。较为详尽地分析蒋与延安之间存在的分歧与斗争及美苏卷入这一斗争的危险性。最后戴维斯在报告中报出了美国与延安方面直接进行接触的大胆建议,并主张向解放区派驻美军观察员。虽说当时罗斯福并没有采纳戴维斯的建议,但他的这份报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盟军在东、西方各主要战场相继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为早日打败日军,史迪威于九月提出了装备和使用**军队的建议,这自然是蒋委员长坚决不能同意的。相反蒋为了得到更多的外援,不止一次地以退出对日作战来要挟罗斯福。这让罗斯福深感不快,也对蒋这种抗日的态度颇为不满。
今年一月,戴维斯再次向白宫建议向解放区派驻观察员的报告。这次罗斯福同意了,莘在报告上作了指示,要求美国陆军和海军部制定出相关方案,并准备采取行动。
二月,史迪威把蒋用50万军队围堵八路军一事向参谋长马歇尔作了报告,并指出这一做法对抗战极为有害。罗斯福知道此事后对更感忧虑。九日,罗斯福致电蒋委员长,正式提出派遣美**事代表团到解放区的要求。蒋自然不会同意。一个月后,罗斯福再次致电蒋,说美战区司令部正准备短期内派出使团赴解放区进行考察。在罗斯福的压力下,蒋于四月回电,原则上同意,但在具体实施时,又以各种理由拖延。
也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丢掉了几十座城市,而且还在不断后撤。美国担心,中国正面战场的危机会影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影响盟军以中国大陆为基地反攻日本,影响美国以最小代价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目标。于是,才有了华莱士一行的重庆这行。
6月20日,华莱士一行四人到达重庆,华莱士很快就与蒋委员长开始会谈,他转述了罗斯福对待国共关系的基本立场,那就是是和解。而蒋却向他展开了一通冗长的埋怨,说中国因为有了他们而遭到极大灾害,由于双方的严重分歧,会谈陷入了僵局。
此次访华,给华莱士留下了糟糕的印象,他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我们对蒋的支持恐怕是一项短期投资,他实在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袖大概将会通过政治变革或革命的方式产生出来。”同年11月,罗斯福称:“重庆政府尚在17世纪,要出面担当20世纪的任务,必定力不能继。”
5天后,华莱士启程返回美国,虽然他此行没有促使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党之间的关系,但他在谈判桌旁与蒋苦斗三天,终于以美国驻重庆的b-29远程轰炸机队需要根据地情报为借口,迫使蒋答应美方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要求。
6月28日,**收到延安驻重庆代表林伯渠、董必武来电:美**事人员赴延安一事已确定。**看完电报后很兴奋,当即回电表示热烈欢迎。之后,一众领导人齐聚主席的窑洞,商量接待美军观察组一事。第二天,**主持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就美军观察组来延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决定:对美国观察团表明,我党需要合作抗战,胜利后需要和平建国;在交涉中以老实为原则。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