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相酬(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爆竹声中一岁除,庆元十六年到来了。新年刚过,伴随着春回大地的气息,满京城都笼罩着一股热闹紧张的气氛。

每年这个时候,京城的客栈总是人满为患,全国各地入京赶考的举子,总能让京城的各行各业,都赚得盈满钵满,庆元十六年的春闱拉开了序幕。

王府正厅,晋王端坐上首,右侧首位坐着户部侍郎程铭正。

晋王道:“此次春闱,陛下点了礼部尚书李尚垚主考,程大人和都察院佥都御史顾柏元,工部员外郎朱煊和等人协同。有了此次主持会试的资历,对程大人往后更上一层楼大有裨益。”

程铭正面露喜色,起身拱手道:“下官多谢殿下提携,要没有殿下的推波助澜,论资历恐怕未必轮得到下官。”能够主持科举不仅能为履历添彩,更重要的是那些后生力量都要称他一声座师。

科举自诞生起发展至今,俨然成了无数读书人跻身官场的云梯,可当他们真的登顶后才发现,中举不过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步。于是便有了考生得中进士后,对录取他们主考官自称门生,借此与朝中重臣搭上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就有了走动的缘由。

考官可以借此招拢这些后起之秀,年轻的进士们则借着拜谒、答谢的名头投效靠山,以期官运亨通,于是双方你情我愿,心照不宣就形成了某种关联,这就是门生故吏中的门生关系。

所以参与主持会试,即便只是协助,也是一个扩大势力和影响力的大好机会。

晋王抬手虚扶,“不必多礼,程大人德才兼备,高风亮节,在户部多年也是劳苦功高,交口称誉。陛下明鉴,自是清楚,这才点了程大人。程大人要更加谨言慎行才是,切不可弄巧成拙”晋王暗暗警示。

“下官明白,殿下放心,下官定不会辜负殿下一片苦心,当竭尽全力主持好此次会试。”

城西徐家一座清幽的院落的书房内,站着一青年男子,面容清俊,眼若星辰,嘴角微抿,似有一丝笑意若有若无,身形清瘦挺拔,周身温文尔雅的气质中却又透露出一股韧劲。身着蓝色锦缎直裰,腰间缀着一块白玉佩,谦谦君子,茂林修竹,此人正是徐家三少爷徐怀瑾。

徐家祖籍徽州,世代都是茶商,到徐家太爷时,已经积累了殷实的家底。仓廪足而知礼节,徐太爷就开始谋划着改换门楣之事。

徐太爷有三个儿子,徐大爷头脑灵活,可聪明劲儿一点都没用在对读书,倒是继承了徐家对商贾之事的精明,生意场上得心应手。徐三爷是老来子,可被徐太爷和徐太夫人宠溺过度,吃不得丁点苦头,学无所成以至于成了典型的纨绔。每日只知道花街柳巷,飞鹰走狗,每每将徐太爷气得恨不得将他立即打死。可他记吃不记打,伤一好又固态复萌。等徐太爷过世,徐三爷就如平原走马,彻底放飞了。

只徐二爷自小喜欢读书,克己守礼,徐太爷为他延请名师教导,先生们都对他大加赞赏。徐太爷欣喜不已,认为徐家改换门楣的重任,就在徐二爷身上。而徐二爷也不负众望,年仅二十就中了举人。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徐二爷和妻子外出上香时遭遇暴雨,山上滚落的巨石惊了马,马车跌落山崖,夫妇二人尸骨无存,只留下不满周岁的独子徐怀瑾。

徐太爷和徐太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不已,可看着襁褓中的小孙子只得强撑起精神。而徐怀瑾深肖其父,自幼聪明伶俐,敏而好学,徐太爷在孙子身上又看到了希望,倾力培养。徐怀瑾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年仅十五就是举人了。徐太爷喜出望外,大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庆贺。

可就在徐怀瑾踌躇满志,准备参加会试的前一个月,徐太爷无疾而终。徐怀瑾痛失祖父的同时,需得守孝三年,无法继续参与科考,如此耽搁至今。

小厮洗砚一脸喜气的进来说道:“公子,公子,公示了,这次会试,礼部尚书李大人是主考官,户部的陈大人协同,公子这次定能金榜题名。”

徐怀瑾正在练字,闻言动作停了一瞬,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不为所动,继续写字。

徐怀瑾正写着:当风轻借力,一举入,正到“入”字时,有小厮进来禀告说唐公子来了,徐怀瑾闻言放下笔:“快请他进来。”

不一会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泄露了主人迫切的心情。一个年纪二十出头,年轻俊秀男子走了进来,身着暗紫色绸缎直裰,腰间缀着一块上等墨玉玦,眼角眉梢是压不住的笑意。此人名叫唐胤臻,江阴巨富之子,唐家和徐家乃是世交,唐胤臻入京赶考暂居徐家。

唐胤臻一见到徐怀瑾就兴奋的说道:“子瑜可听说了此次的考官里有程大人,真是天助我也。”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