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庆元帝的高兴劲儿,梁王起身拱手笑道:“父皇圣寿,普天同庆,儿臣特意准备了一份寿礼,恭祝父皇松鹤延年,万寿无疆。”
庆元帝正高兴着,闻言兴致更浓,笑着说:“好,珞儿有心了,呈上来朕瞧瞧。”
梁王看向远处打了个手势,就见梁王的亲随内侍李福,躬身捧着一个约两尺长两尺宽的檀木盒子,走到梁王跟前。
梁王接过盒子,送至庆元帝御案前,张成受意打开盒子,只见盒子里面装着的不是奇珍异宝,而是各式各样的农作物。
庆元帝一串沉甸甸的稻谷,梁王说道:“父皇,这是京西稻,今年京郊的京西稻大熟,盈车嘉穗,亩产高达五石。”
梁王又拿起一株黄灿灿麦子递给庆元帝,“这是豫州的小麦,麦穗两岐,亩产更是达到了八石,还有胶东的花生,岭南的玉蜀黎…”梁王一一指给庆元帝看。
庆元帝像对待珍宝一般,小心翼翼的将各类粮食捧在手里,不停的称赞。说来庆元帝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为了朝政殚心竭虑。虽然早就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可亲眼看着这些颗粒饱满,卖相极好的粮食,听梁王说着各地穰穰满家,岁稔年丰,庆元帝还是忍不住忍不住动容。
梁王拱手作辑说道:“民间有歌谣“庆元皇,粮满仓。”我大周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皆赖于父皇治国有常,德被八方,儿臣愿父皇寿与天齐,大周国运永昌,”
庆元帝听罢,开怀大笑“好好好,梁王这个寿礼极好,朕也不求什么千秋万岁,只盼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祖宗传到朕手上的这份基业朕能好好的传下去,百年后朕也能去见列祖列宗了”
皇后笑着说:“农桑乃社稷根本,这些个佳穗真真远胜那些珍宝玉器,梁王这个寿礼当真是送到陛下心坎上,可见梁王对陛下的一片孝心。”
“谢父皇、母后赞赏。”梁王说着,眼里是掩不住的欣喜。
“陛下,娘娘快别夸了,这份寿礼能得陛下一个好字,就不枉他一番心思,哪里值得陛下娘娘如此盛赞。之前他与嫔妾说起,准备了这样的寿礼来给陛下贺寿,嫔妾还觉得他胡闹,现在看来倒是嫔妾见识短了。”贤妃娇笑着说。
淑妃瞥了他一眼,笑道:“这稻子和麦子都是七八月份收获,还得舟车劳顿去到岭南,胶东等地可见梁王这寿礼确实用心良苦了。”
贤妃见她暗讽梁王劳民伤财,心中恼怒,刚要反讽回去,却看到上首的庆元帝和皇后,暗自咬牙忍了下来,只是背地里,用眼刀刮了淑妃好几下。
晋王看着梁王这份别出心裁的寿礼,心里不由的紧了紧,此时即使是那副永子,只怕也会落了下风。
“父皇圣寿,儿臣也准备了一份贺礼,只是不及二哥的用意深刻,还请父皇一观。”
庆元帝微笑颔首道:“那再看看琢儿给朕准备了什么。”
晋王朝身后看了看,陈永躬身上前,将寿礼放在堂中后行礼退下。晋王走过去扯开上面盖着的红绸,众人看清晋王的寿礼后,脸色各异。庆元帝和皇后微微一愣,淑妃则是肉眼可见的紧张。
贤妃噗嗤一笑,道:“晋王送陛下一桶姜做什么,这是怕陛下今日吃多了蟹,给陛下驱寒吗?”
淑妃脸色都有些发白了,琢儿这是做什么?
晋王闻言不动声色,道:“贤娘娘说笑了”随即看向有些茫然的庆元帝,指着那桶姜说道:“父皇看,这些姜像什么?”
庆元帝看向那桶生姜,那些姜显然是被人刻意摆弄过,看起来像极了连绵山峰。“像是那绵延的山峰。”庆元帝脱口而出。
晋王笑道:“父皇英明,这便是一统江山。”
众人哗然,一桶姜山?一桶江山?
“父皇乃天子,坐拥四海,恩泽九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儿臣实在想不出要送什么贺礼,才能让父皇中意。思来想去,父皇心中最牵挂的就是这江山社稷了。所以儿臣就借个巧,将这一统江山,千秋万代献给父皇,恭祝父皇圣寿永享,我大周国祚永续。”
庆元帝眉飞色舞,一脸欣慰:“好一个一统江山,千秋万代,朕毕生所求也无外如是,晋王这份寿礼,于朕而言珍贵无比。”
皇后笑道:“晋王这寿礼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远,陛下日以继日就是为了这一统江山,千秋万代,足见晋王对陛下至诚至孝。”
庆元帝看着晋王,沉吟片刻,“晋王赵琢,谦逊有礼,允文允武,逸群之才,着晋王于次年秋遵循祖制,代朕巡视九边。”
“儿臣领旨。”晋王跪拜谢恩,心中大定。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