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9-11(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回忆9:刘辩继位

中平五年八月,灵帝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担任下军校尉,议郎曹操担任典军校尉,赵融担任助军左校尉,冯芳担任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左校尉,淳于琼担任右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

灵帝自黄巾军起事以后,开始留心军事。蹇硕身体壮健,又有武略,灵帝因此非常亲近信任他,以他为元帅,典护诸将,督司隶校尉以下,即便是大将军何进都统属于蹇硕。

蹇硕虽然在朝廷专掌兵权,但忌恨大将军何进兵强,打算让何进调到外地,然后离间他和灵帝。于是,蹇硕与诸常侍共同劝说灵帝派遣何进西征韩遂。灵帝同意了,赐给何进兵车百乘,虎贲斧钺。

何进暗中获悉蹇硕的阴谋后,上奏请求派袁绍到徐州和兖州去调集军队,要等到袁绍回来再进行西征,以便拖延行期。蹇硕为上军校尉时,朝廷征召天下豪杰为偏裨,并州刺史丁原曾派武猛从事张杨率兵到蹇硕那里。

年末,隐鸢阁主左慈占出灵帝死期在当日子时。

宫中太一观是隐鸢阁势力,今夜隐鸢阁虽无表态,但提前递来天兆让广陵王早做准备,显然在二位皇子中倾向刘辩。

当时,袁贵人正被何太后以莫须有的罪名闭门思过,非召不得出,重重看守之下,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不过袁贵人明白,她不能走,只有被何皇后的人看见她好好待在和欢殿,才能不被抓到把柄来要挟自己和袁氏。

张邈把灵帝的医案拿给杏林君董奉研判,董奉认为灵帝近日将死。

何皇后、大将军何进、广陵王、以张让为首的大部分宦官支持刘辩,刘辩身后有皇后长秋宫宫卫、大将军何进的禁卫及长水营兵力。董太后、袁氏、蹇硕支持刘协,刘协身后有太后永乐宫宫卫、蹇硕的西园军、袁氏在宫外的府兵。其中,袁氏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算是隐身的,因为何进还把袁绍当兄弟呢。

袁贵人也是后来在情报中才得知宫变当日情形:天子驾崩当夜,袁氏长公子袁基与徐州首智张邈密谋扶植刘协上位,被刘辩和广陵王破局。

具体过程是:张邈为袁氏谋划,与广陵王交锋。宫变发生。张让带天子离开嘉德殿,前往濯龙池。张邈令死士在刘辩接近御驾时刺杀天子。刘辩见御驾途中,遇见刘协,二位皇子同行。广陵王赶到现场,天子已死,张让当众宣读诏书,刘辩继位的名分落定。

但是,刘协阵营还有后招。

彼时,灵帝驾崩、刘辩继位的消息还没传开,时间紧急,情况危急,西园军上军校尉蹇硕打算迅速剪除大将军何进这个政敌,派人召何进入宫商议国丧后事,手握禁卫的何进听宣后迅速前往。

人越着急忙慌往往越缺乏防备,按理说没什么头脑的何进不出意外就要命丧于此了,没想到还真被他遇上意外了——蹇硕那边出了叛徒。

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关系非常好,而蹇硕在关键时刻没有做到重点关系重点排查,忽略了这个人事关键点。

潘隐知晓蹇硕的计划,在迎何进进宫时眼神示意他有变,接收到情报的何进转身跑回军营做好战备,并声称患病。

至此,蹇硕为政敌何进准备的致命一击以失败告终,几日后,刘辩登基。袁贵人不知哪一步出了差错,灵帝喜爱刘协,真正的遗诏便是让刘协即位。只能猜测是刘辩那方替换了诏书,并莫名其妙地遇见了本应和董太后待在永乐宫的刘协——刘协的存在能够排除刘辩弑君的嫌疑。

但是袁贵人觉得还有希望。

当初袁画进宫,首要任务是协助袁氏推刘协继位。刘协年幼,出生时母亲便被毒杀,母家王氏更是势弱,抚养刘协的董太后乃三辅名门,若刘协继位,董太后年迈去世,袁氏女进宫,袁氏便可以同时掌握士族和外戚两大势力。且刘协得灵帝喜爱,灵帝托孤的蹇硕手握兵权同何进斗争激烈,八月设立的西园军便是由蹇硕统领,袁氏扶持刘协,名正言顺。

而继位顺序排在第一位的大皇子刘辩已经二十岁了,是完全可以亲政的年纪,控制起来很麻烦,母家何氏有大将军何进掌兵权,正当年的何皇后也非等闲之辈,且何氏由宦官集团一手扶持上位,袁氏要打击的外戚和宦官势力,都在刘辩这边。

所以,袁氏选择投资更好掌控、更有回报的八岁刘协。

若首要任务失败,那么袁画作为刘辩侧妃,进可以继续协助袁氏废辩立协,退可以以袁氏女身份占据刘辩妃嫔一席之位,若能诞育皇子,那么袁氏便可以拥有一位真正的袁氏的天子,从而掌握一切权力的中央——皇权。

若要归根结底,其实袁氏根本不在乎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大权在握,随便用哪个刘氏都可以。

回忆10:汝南袁氏

何氏拿下首战后,何进很清楚蹇硕当初想做什么,争权夺利,你死我活,政敌蹇硕来势汹汹。

蹇硕手里举着刘协的旗帜,这面旗只有在何进的外甥刘辩死了之后才会有用。但如今蹇硕在暗、何进在明,刘辩的起居生活都在宦官手里,说不定哪天就像汉室之前那些皇帝一样天有不测风云了。所以何进和蹇硕之间,必有一战。

而在此时,袁氏出手了。

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历时百年,连续四世,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门生出于其门,不过很少有实际授业关系。

国朝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官员刚见面首先是要讲资历的,老家是哪的、何时做的官、恩师是谁啊,结果聊完发现全是师兄弟,恩师都来自一个家族——袁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