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献策表(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周游越想,越觉得此事有搞头。

南明目前占据的优势,就是正统之大义,江南之民心。

宋、明两代,江南地区经过开发,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自有其深意,后永乐帝造反,无法完美掌控江南,方才选择迁都燕京。

一国两都,燕京朝廷对于江南的统治力实际上很是有限。

江南因一年三熟,地力肥沃,产出较多,加上世家统治力足够强,除了“外来倭患”,大体还算安稳。

不像北方,早已民不聊生,起义愈演愈烈,等到闯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地百姓纷纷箪食壶浆,喜迎闯军。

一个帝国的衰落必定是从中央丧失赋税权开始,而封建王朝收不上税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土地兼并。

国家的耕地数量是有限的,即使开垦荒地,新增也十分有限。

而士绅官僚最喜土地兼并,将农民手中的田地变成自身所有。

开国时,士绅手中可能只有全国10%的土地,农民占据天下90%的土地,而赋税则是根据亩数、亩产等来上交。

随着时间流逝,两百多年过去,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富人占据全天下90%的耕田,农民手中只剩10%的土地。

而士绅官僚本一家,他们通过诡寄、飞洒、投献、伪造田契、瞒报土地等手段,在纳税时分文不缴,是为免差之地。

但是农民承担的赋税并不会因土地减少而减少,10%的土地依旧要缴纳以前90%土地产出应缴的赋税,是为应差之地。

全国耕地数量不变,免差之地愈多则应差之地愈少,地愈少则出钱愈增,平摊到每个农民身上的赋税就会多上数倍。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