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皇宫奉天殿。
隆安帝高坐龙椅之上,和朝臣们大眼瞪着小眼。
大同总兵的奏报已经两日前已经用八百里加急送过来了。
松江镇被阻,大谷口被断,左贤王带着五万兵马直扑大同,想来此时此刻已经围上了。
牛继宗的援军倒是可以放心,应该提前入驻了大同镇。
现在的局面很明朗。
大同的兵力守城绰绰有余,击退敌人就有些痴心妄想。
那就只能拖了。
抽调一些军队,加强松江镇和大谷口的防御,防止敌人声东击西。
再加紧筹备军需,保证前线的供给。
还要筹划一支预备队,一旦发生意外,手头上也有力量去应对。
那么问题就来了。
所有的计划归根结底就两个字。
财和兵。
然而财权和兵权都握在太上皇手中,隆安帝几次请示都被太上皇无情驳回。
太上皇觉得区区八万蛮夷,当年他打的还少吗,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冲突罢了,用不着如此大惊小怪。
隆安帝却是觉得太上皇老糊涂了,现在的大乾和当年的大乾是一个档次的吗?
当年的大乾猛将如云,悍卒如雨,威震八方何其豪迈。然后一次土木堡,一次废太子兵谏,军队直接被干废了。
这两个事件的锅无疑都在太上皇头上,没想到他连自己都骗,直接忽略了,还把军队当成以前的样子呢。
没有太上皇点头,隆安帝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法说动大部分朝臣。
户部尚书徐启明,更是直言,多不过半载,短不过三月,蛮夷自可退去,何必闹劳民伤财,大动干戈。
兵部尚书祖长青闻言,举着笏板就要去打徐启明。这是要把北疆百姓送给蛮夷祸害。
就算蛮夷退了,留下满地疮痍的北疆,朝廷还是要拿出大笔钱粮去重建。
对于隆安的计划,祖长青是最支持的一个,增兵拖住敌人,既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可以让对方不敢分散祸害百姓。
这么好的计划他不明白满朝文武为何不支持。
而满朝文武甚至的隆安帝同样也不明白,祖长青这政治觉悟是怎么当上兵部尚书的。
就在朝堂陷入沉默之时,内阁首辅严岳中拜道。
“陛下,如今局势正是敌我双方态势平衡之际,过度的动作可能刺激到蛮族,进一步扩大战事。
陛下之谋划,在未出现变故之际,老臣建议可以暗中筹备,引而不发,待到机遇出现,再实施也不迟。”
严阁老说的这番话如同说了一番话。
摆明了只是给隆安帝一个台阶。
下来了,咱们各回各家。
不下来,咱们继续耗着。
暗地里就一个态度,上皇不松口,咱们不答应。就在隆安帝准备无奈放弃之时,转机出现了。
“报!启奏陛下,安远将军牛继宗派人从大同传来捷报。”
隆安帝闻言眼前一亮。
“快宣传信兵。”
不一会,一名亲兵被太监引入大殿。
“张恩俊?”
“大伯父!”
张恩俊一进大殿,立刻就被一位武将认了出来。
这不是他那送去参军的旁支族人吗。
“恩俊,你怎么跑回来了,还来了这里,这里可是……”
说到这,这名武将才想起这里是奉天殿,自己刚才的行为完全是在无视朝廷法度。
于是他赶紧磕头认罪。
隆安帝倒是不怪他,而且也想知道这群勋贵子弟从军后的表现怎么样。
至于捷报,隆安帝并不抱太大希望,毕竟让一个传信兵送来的捷报能有多大。
真正的大捷都是由红翎信使一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属于军情急报,阻拦者杀无赦。
还太监通报,太监们拦都不敢拦。
“无事,朕也很是好奇,张恩俊是吧,说说看,你们这群勋贵族人参军后的情况。”
隆安帝发话,张恩俊这才在自家大伯父的引导下,慢慢说出来他们这群人的现状。当听到牛继宗将勋贵族人们带去大同,分别安置在各个将军、中郎将麾下做亲兵,所有的勋贵都很满意。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