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农民军开始起义(2/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相比之下,周芷若无论是面对师父逼迫发下的毒誓,还是承受的压力,都是独自承担。虽然她有自己的苦衷,但在一些本应该让爱人共同分担的事情上,她却选择独自秘密行动。因此,苏星云再次想提醒张无忌,要更深入地了解周芷若。

带着一丝疑惑,张无忌离开了苏星云的住处。而苏星云则在心里自我反省:“我还是改不掉喜欢剧透的习惯。”

元朝对苏星云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淮北地区经常出现共和军大规模集结的迹象。加之共和军以往几次起义都是突然爆发,元军便以几个大城市为据点,对南方保持着严密的监视。然而,这种过分的关注导致他们忽视了十年前一直重视的老对手——汉人农民军的反抗势力。淮北大起义的迹象日益明显,然而当地官府对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反而因局势的暂时平静而放松了警惕。四月份,在黄河故道中发现了一尊独眼佛像,石人一只眼的传说迅速传播开来,挑动了人们反叛的情绪。

韩山童和刘福通抓住时机,在颍州颍上发起了起义。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直接将血统追溯到了北宋。当地县令急忙调集军队进行围剿。不幸的是,韩山童被俘并遭到杀害。尽管如此,起义并未被完全扑灭,其规模已经超出了地方势力所能应对的范围,需要元朝中央政府的介入。

然而,北方的元军对此似乎反应迟缓。元朝中央政府认为,这场起义发生在共和与元朝的缓冲地带淮北,起初他们仍然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和身上,认为这是共和挑起的筹码,只要共和未明确表态,这些起义都只是小麻烦。

遗憾的是,元朝严重低估了自己抵御这场风险的能力。在遭受共和打击后,他们本应迅速镇压这场起义,却坐视其发展。一时间,淮北、河南等地的贫苦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加之铁质武器的普及,农民军开始迅速扩散。

到了六月,元朝终于意识到形势不妙,农民军的势力日益壮大,有可能发展成为另一个方家军。但此时农民军已经势不可挡,他们运用掘进爆破战术接连攻克了几座大城,稳固了在北方的立足点,并开始向中原地区扩散。

局势愈发难以控制,元朝终于开始采取行动。答失八都鲁率领的军队首先与红巾军交战。与此同时,红巾军在淮北颍上起义,共和也开始动员。由于明教对中国各地的农民起义者仅有号召力而无指挥权,湖北的徐寿辉也在此时发起了起义。

这可是苏星云计划中的重要农业区域,若人口因战争大量减少,将来如何在湖北发展工业?原时空的历史表明,元末战争的残酷导致中原大地荒芜,人口锐减,才出现了山西淮北大槐树的移民事件。湖北对共和的未来至关重要,人口绝不能因农民战争而大幅减少。因此,苏星云下令发起对湖北的战役。

公元1351年七月,一支四万人的部队沿着长江向湖北的中心地带武汉进军,在这条路线上的黄石和蕲州附近,徐寿辉部和元军正在交战。共和军的态度是全力打击。依靠长江补给线的共和军,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像一把铁锤砸碎了混乱的局面。装备简陋的红巾军迅速被剿灭,其中最大的功臣并非共和的枪炮,而是共和军的俘虏政策。

长江补给线承担起了十几万人的消耗。面对同样是汉人的共合军,红巾军在没有种族仇恨的情况下投降毫无压力,甚至主动要求加入共合军共同对抗蒙古人。至于白莲教,很快就被正统大道的宣传所取代。红巾军自认为是汉人,面对以炎黄为最高旗号的正统大道,他们的思想转变非常迅速。

中国人非常实际,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不会执着于虚无的神像。相对而言,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极为重视,有了饱饭和汉人的老祖宗炎黄,共和的进展顺利。基层的建设工作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元军在荆州节节败退,但真正导致荆州元军溃败的,却是另一支军队。

当长江进攻路线的共和军给予元军沉重打击,使其喘不过气来时,共和的另一支轻装部队已经悄无声息地穿越了大别山山区。这支队伍仅携带二十门迫击炮,没有其他重武器,却成功地在元军的防线后方切断了北方对湖北的支援。

湖北的元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背后攻击钉死,整个防线随即崩溃,到处都是望风而降的场景。大量元军士兵纷纷向四川方向逃窜,有些甚至直接绑架了那些拥有大片土地的蒙古贵族全家,作为投降的筹码。现在,世人皆知共和军对待富人严厉,但对俘虏则相对宽容,无需为那些肥头大耳的贵族白白送命。

整个湖北战役,宛如一场闹剧,仿佛是在给王师引路。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