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柳絮伴燕舞,原来新宅添花香…
乡亲们开始帮袁世民拆掉了茅屋,垫平了地基。
一车车红砖拉进了院子,大伙\"三个一群,四个一伙\"地帮他们下砖,并且逐个转移到位。
一车车水泥来了,大伙了就\"成群结队″地下水泥。
木料,石料都用齐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立木″的那天,壮年劳动力全到齐。
\"上梁″的那天,村子里的人恭喜的恭喜,帮忙的帮忙,到了中午时分,一排新房赫然展现在大家面前。
袁世民先是激动,后是感谢,感谢乡亲们那\"众志成城″,感谢乡亲们的\"无微不至\",这样激励着\"小弟兄‘\"们和睦,团结,遇事齐心协力,常主任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这件事上,我更看到了村子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愿后来者更要发扬光大。\"
话说去年一些人从宁夏引进\"小茴香″种植因土壤太犟而出苗不全,因此破产,所以这些人\"闲话不提,言归真传\",开始下决心来适应套种的生产模式,这正是民间所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经过大家的细心推敲,认真计算,豌豆套油葵是最有利润的生产模式。
春天阳光明媚的一天,当大家都沐浴着在这醉人的春潮中时,忽然看见牛家二兄弟搀扶着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在路上走,母亲的蹒跚的脚步,驼背上像背着一个沉重的\"锅″,银发斜垂,盖住了她沧桑的脸,瘦瘦的身材,在两个儿子的中间摇摆,这是为什么?
原来他们的老母亲刚住院回来,得了严重的\"脑萎缩″,现在生活根本不能自理,但是,两个年过半百的儿子,轮流照顾他们的母亲,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总是那么的无微不至。
每天早晨,冲一杯牛奶,两块核桃大小的馍,用一根小勺慢慢地喂,那么用心,那么约细致,生怕烫了,而老母亲还是认不得他们是她的儿子,只能默默地听母叫这叫那,胡乱称呼!
中午大半碗米饭,用那煮得如丝如汤的鸡肉汤泡着,看着母亲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们心里甚是快乐。
晚上一大碗面条,是母亲最愿意吃的晚餐,他们慢慢地吹着,晾着,当母亲开始\"吃″,嚼着,咽着,他们像是回到儿时,看着母亲香香甜甜吃着一碗碗饭一样。
给母亲接大小便,两儿子更不嫌弃,他们总是想着小时侯母亲一泡屎一泡尿把他们拉扯大。
太阳红时,他们俩总是扶母亲一起晒太阳,他们偎依在母亲的身边,更像两个调皮的孩子,找到了母爱,回归那儿童幸福的时光。体验人生之美好,深悟母爱之伟大。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