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游子归乡(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一个人从甘州走走停停到洛阳,用了大半年;等到回家,一人独游成三人同行,多一位亲人,一位朋友,快马加鞭,不过月余。

张氏每日里里外外做完活计,都会到村口等上一会儿再回家做饭。家里三间屋,正中堂屋,左侧做饭,右侧住人,女儿在时,她娘俩还会坐堂屋吃饭,剩她一人在家,自己在伙房做了也就不再上桌,直接吃了。

小院里除了她,还有一条黄狗、五六只鸡、一头母羊带一只小羊,黄狗怀了崽,快到时候了,看她坐下绣东补西,就窝在她身边不怎么愿动弹。

亲戚妯娌有时来串门,女儿不在,女人们坐在炕上鼓捣。说旁村哪家没了媳妇,想再娶,看她一个人在家,怪难的。或者说小女子家就不该让人出远门,镇上县里走走也就罢了,那男人们若是行了千儿八百里,是死是活都不一定有个信儿传回来,更何况朱华一个年纪刚好的姑娘。又说谁谁家的儿子几年前来提亲,朱华不愿意,没成,现在两个儿子了,夫妻俩好得很呢,可是错过了。

各种说辞,张氏能怎么办,心里抓挠一样难受,既后悔放女儿走,也不愿意她就窝在这村里,就想怎么没带着自己一起出门,家里东西该卖了卖,该当了当,有她这个娘在,哪儿不是个家呢。

“丛然,这路没错吧。”李思空停住马,拿脖上汗巾抹抹汗,前面上坡有个岔道,朱华没有犹豫便走了右。

“放心吧李叔,不会错的,这张家坪,莫说你走了十年,二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朱华回头看着李思空和万知,笑得开心极了,“打这儿再翻个坡,就到了。”

万知打马跟上,见李思空不动,开起玩笑,“眼巴前儿了,李大侠不会怕了吧。”

近乡情更怯。李思空是个孤儿,自从学了一手技艺便天南海北闯荡,就没在一个地方停过脚。当年中原高手往甘州应战,为防为金人责朝廷指使,他去了京城,把朝廷与江湖撇个干净,他侥幸没死,甚至有了故乡。是他辜负了故乡。

村口谁家的狗先叫了一嗓子,连带着各家的狗皆叫了起来。屋里给张氏喂药的姨婆放下药碗出门一看,又转头跑回屋里,哭着笑着,“绢子,绢子!妮儿回了,丛然回来啦!”

三匹大马往家门口一拴,张氏这小小院门儿可就热闹了,端着碗的、吃完的,凑近瞧的、远远听的,一溜儿都是人。

朱华顾不得万知和李思空,先行飞奔进屋,前一声“娘”还笑着喊的,看清娘亲病着,朝炕前一跪,泪便落了,“孩儿不孝啊……”

张绢握住女儿的手,掉着泪,还是高兴的,撑着起来,“娘没事儿,头疼脑热的,瞧见你,这病就好了!饿了吧,娘去给你烧饭!”

由女儿扶着,出了门,张绢看到万知抱剑上前行礼,英气十足,更是欣喜。可万知一错身,露出身后的李思空,她眨眨眼,似是不敢相信,忽地就推开女儿,踉跄着进了灶房。

“来来都屋里坐,壶里水还是热的,闺女你招呼着,三姑去帮你娘烧饭。”三姑把药碗放下,堂屋桌椅板凳一擦,又到院门口把看稀奇的亲戚朋友们都劝走,“歇了歇了,有啥明儿再说。”

鸡来不及现杀,就把过年存的腊肉切了,泡点儿干货,再有隔壁家的媳妇送来点菜叶和半个冬瓜,最后端上来一盘蚕豆炒肉片、一盘香菇炖肉、一盘凉调菜、一盘猪油炒冬瓜,烙了几张饼子,再配碗鸡蛋汤。

朱华端了饭菜,到灶房拉娘亲上桌。张绢跟在女儿身后,主位空着,女儿让她坐,她又躲开,还是要回灶房去。

拉扯一番,李思空往她面前一站,她不动了,但仍侧着脸。李思空仔细看着她,头发应是在灶房重梳了整齐盘好的,脸上红红,病中的兴奋与柔弱交织,他从怀里掏出那个绣花的钱袋,拽住她猛一回缩的手,塞进她的手心。

张绢摸着袋子,眼眶通红,手抖着打开,露出一支牡丹金簪来。她猛然抬头,泪眼里满是震惊和欢喜。

李思空拿起金簪,小心地插在她发间,看了许久,终于唤了她一声,“绢儿……”

张家坪这一带离黑河不算远,天一热,雨季也就要来了。

朱华带李思空回了家,几个人也没闲着,进进出出开始翻新房子。

往前数,这房子上次大修还是十年前,期间偶尔补墙翻瓦,小朱华瞧娘亲和邻居弄几回也就差不多会了,后来鸡窝下雨塌了,也是朱华重给垒的。

房子本来只想着小修,商量着将家搬至怀安县城,张绢不愿意,说来说去,李思空也开不了口了。哪儿有搬了新家,办了喜事,把新娘子一人撂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何况新郎还要带着她的女儿到邻国首都冒险,生死难料。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