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包德禄答应,李学文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老包毕竟是成年人了,他作为科长,点拨对方几句便足够了,再多说只怕会伤了对方的自尊。
他将手里的记录本合上,扭身朝着部门走去。
郭泽跟在他的身后。
包德禄则站在原地,思考了几秒,最后他决定什么都不想了,以后就听话做事,以此报答对方。
回到改造部,职工们都在大厅办公室内一边喝着茶,一边讨论着各车间的情况。
李学文看到这一幕不由感到满意,职工们越勤奋,他就能越闲鱼。
离甩手掌柜的日子又近了一步!甚妙!
“是李科长他们回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其他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大门口。
李学文扬了扬手中拿着的记录本。
“各位稍等我一下,我需要整理一遍资料,回头再和大家探讨咱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说完,李学文带着一应资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内,埋头翻阅起来。
各个车间都有问题,其中设备老旧跟不上现在的生产需求,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想要顾及到方方面面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或者说那样需要的时间会非常久。
而现在部门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初来乍到,急需一个机会证明他们的实力。
这么做,一来打消厂领导们的疑虑,二来消除部分职工对他们有着关系户上位的偏见。
唰唰~~
李学文一页一页的翻看着职工们做的调查记录,脑海中不断思考着他们第一个项目要做什么。首先,这个项目不能花太多时间,那样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一定要能尽快落地,还得对生产有实际提升。
当他再次翻开包德禄的记录本时,一行歪曲的钢笔字映入眼帘:
……锻件经常出现缺肉的现象……
缺肉么?
他的意识来到小卖部中的休息室,找到几本与锻造有关的工艺书。
休息室内,他的阅读速度非常快,并且几乎不会疲惫。
其实在平日闲暇的时间里,他也会时不时的来休息室中学习,很多书他早就已经过了一遍了。
此时重新翻开,是为了专门针对以及强化之前学习的部分内容。
三四十分钟后,李学文从休息室中退了出来。
他拿起包德禄给的那本调查本,来到了大厅办公室之中。
他出来之后,部门里的人纷纷停下了讨论。
“各位,都过来一下吧,咱们有活儿干了。”
郭泽、张自力、赵军、莫小山、包德禄、刘工、蔡工、蒋工,纷纷围了上来。
汪树成听到外面的动静,也从自己的办公室内走了出来。
“李科长,咱们这是有任务了吗?”
李学文点点头,示意汪树成也坐过来,一起听一听。他将包德禄的记录本摊开,指着上面某个画了圈的地方。
“各位请看这个地方。”
“锻造车间锻件缺肉......”
莫小山小声的将圈起来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把金属坯料充入模具中,但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成型的材料某个部位缺失了部分,看起来像是肉被咬了一口,所以咱们称这种现象为缺肉。”
郭泽向莫小山解释了一番,帮助他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内容。
其他几位师傅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个知识点是李学文以前有教过的。
“小山,年纪轻轻的就记不住东西了,老了可怎么办?你可得向你张哥我多学习才行。”
“行了,自力,少说一句吧,你俩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谁也别笑谁。”
蔡工瞥了二人一眼,示意他们不要打岔,让李科长把话说完。
“师傅,咱们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个项目,莫非和第二车间有关系?”
“嗯,我打算先把锻件缺肉的问题作为咱们来汽车厂的第一战。
各位,你们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李学文的目光在几人身上扫来扫去。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替他分忧的团队,而不是只会听从他做事的工具。
众人纷纷苦思冥想起来,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李学文也不着急,随手拿了个暖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拉来一把椅子坐下,手里拿着记录本在上面勾勾画画着什么。
大约过了几分钟之后,郭泽率先开口:“师傅,我有一个想法!”
李学文点了点头,示意他直接说。
“我们可以从引起缺肉的原因入手,针对性的做出解决方案。
以我对缺肉的了解,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最大:
一是锻造设备的打击能量不够。
二是金属的流动性太差。
第一个因素引起的问题咱们很难解决,因为需要动力更强劲的机器。
可是以咱们厂子现在的资金情况显然不能够满足这一点,所以我们只能从金属的流动性方面入手。”
其他人聚精会神的听着,频频点头。
“郭哥,你这个思路是对的,继续往下说。”
得到李学文的肯定,郭泽信心更足了。
“师傅,我觉得咱们可以使用润滑油来降低金属和模具之间的摩擦力。
从而使更多的金属能够填充进型腔内,从而减少缺肉现象的产生。”
李学文满眼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徒弟。
天道酬勤!郭泽这段时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按照他刚才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完全可以胜任工程师的岗位了,他现在缺的只是履历而已。
“好,郭哥的想法很有建设性。我们可以使用石墨粉、油脂作为润滑剂,让金属在模具内更加顺畅的流动。”
其他几个人纷纷做着笔记,他们刚才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李学文压了压手,示意郭泽坐下,随后扭头看向其他人问:“还有吗?”
几人面面相觑,最终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刘工忽然举了举手。
“李科长,我这也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道合不合适。”
“刘工但说无妨!”
刘工清了清嗓子,随后将自己手中的本子翻到某一页,才缓缓开口道:
“我这个法子是在工艺的角度上进行的思考。
现在的问题是锻造出来的金属没法很好的填充进型腔内。
因为现在的锻造工艺大部分只进行一次锻造。
可如果我们采用多次锻造呢,会不会就把这个问题避免了?”
“刘工你先坐下吧,你这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值得大家学习。
采用多次锻造,并且在锻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胚料的角度,的确可以改变金属的流动方向。”
刘工松了口气。
在李学文补充前,他只是隐隐有所察觉这个法子可行。
但经李学文这么一点,他便通了,原来自己所想的和郭泽所说的都是基于金属流动性这一特点去思考。
二人属于殊途同归了。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