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1/2)

点击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http://www.doupo7.com全新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许牧此语一出,令杨广大为动容,心中再度燃起重视之火。

这名为水泥的奇物,若真能价廉易得,那么……

整个大隋的未来,或将迎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许牧话锋一转,续道:“此物简易可得,便于普及,尤为重要的是,它能助我们筑起云霄之楼!”

凭借其独特性质,只需内置钢骨架构,稳筑根基,即可确保建筑坚如磐石。

与传统木构建筑相比,其施工难度大大降低。

诸如紫禁城般的宏伟建筑,往往需由建筑世家承揽,经由精心设计,集合无数工匠之力方能成就。

相比之下,水泥的优势不言而喻。

在许牧的点拨之下,杨广豁然开朗。

“水泥之物,实乃惠及万世、福泽邦国的瑰宝。”杨广大发感慨。

心中暗誓,待日后重返东都,定要全力以赴推广此水泥。

“故而,僭越之虑大可不必,未来的主公府邸,或许能耸入云霄也未可知。”饮毕茶水,许牧放下茶盏,起身离席,前往专属办公之所。

而杨广则倚于椅背,继续细品茶香。

“这小子,倒真会享受。”轻拍椅背,杨广摇头含笑。他所坐之椅,乃是有靠背之太师椅。

隋唐之时,君臣多席地而坐,促膝谈国事,共商天下。

然而,胡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因地理之故,胡人久居边塞,气候严寒,惯用矮凳,而非席地。

时至今日,胡凳已传遍中原,普及四方。而有靠背的太师椅,则是晚唐时期的产物。

故而,杨广言及许牧懂得享受。

“不过这腊月,确是寒气逼人。”窗外冷风袭来,杨广瞥见琉璃般晶莹的窗棂,连忙起身闭窗。

雪已停歇,融雪之际,寒意更甚。

初见琉璃之窗,能透视内外,杨广大感惊奇。

后发现,主公府每一室皆装有同款玻璃。

于是,他不再多问。

毕竟,在万民城的这段时日,奇物异事早已屡见不鲜。

……

主公府四层之上。

许牧正着手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工程——

名为“蜂窝煤入户计划”。

据统计,万民城现有户籍七千余户,人口逾万一千。

城中百姓多为流亡而来,孤身者众,故户籍繁多。

此刻,许牧正推进的便是暖炉入户项目。

不久之前,研究所又有新成果问世。

蜂窝煤模具制成,煤场亦在煤矿旁建立,蜂窝煤生产步入正轨。并依据蜂窝煤的散热特性,设计出高效暖炉与火灶。

当前任务,即是将暖炉推广至万民城外的居民之中。

水泥尚未全面普及,他们仍栖身于自建的木棚之中。

城外生活,今冬已有多起冻伤事件发生。

幸亏许牧入冬前发放的棉衣相助,万民城居民无一冻毙。

这些棉衣,皆由城内妇女以棉花田所产棉花缝制,保暖效果极佳。

许牧已免费发放万余套。

所幸人口尚少,否则他囤积的棉花恐将告罄。

许牧拿起项目书,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公章,并批示:宜即刻执行,三日内务必使暖炉遍及全城。

随后,他召来一名身披铁浮屠黑甲的士兵,命其传达此令。

“看来,不仅办公后勤人手短缺,小吏亦是急需。”

许牧深感目前人手之匮乏。

在这万人之中,可用之才已被他悉数挖掘。

体魄健壮者,已送往军中历练;

有一技之长且愿签死契者,均被安置于研究所;

不愿入所者,则另建工厂,让这些工匠生产诸如曲辕犁、水转筒车、暖炉等创新器具。

虽有图纸,技术门槛不高,但人手依旧紧张。

偌大的主公府,竟无传递文书之人。“张孟男该回山了吧?”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