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谢晚宁父母的遭遇,文业的神情黯淡。
这不由得让他想起自己二儿子文常鸿的故事。
文常鸿曾经为了交一篇文章绞尽脑汁,但写不出来的原因不是他不会,而是他迷茫。
他自己走访调查后,发现自己所要写的主人公,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将一个坏人写成大英雄,他实在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毕竟他的文章是面向群众,应当追求真实,为此他痛不欲生,甚至他的领导和身边的家人都不得不提醒他要三思而后行。
所以最后文章还没写出来,就大病一场。
此刻在文业眼里,谢晚宁的痛苦不亚于他的儿子。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被安排去改造的人,就一定是思想有问题的人。
即便他们并没看出来到底哪儿错了,也还是会主观意识地认为,就是他们有问题。
不相信却又被迫认为那是错的,该多痛苦。
“小谢同志,对不起。”文业面色难耐地看着谢晚宁。
谢晚宁摇头:“别可怜我了,老同志,赶紧喝药膳,都快冷了。”
“好好好,我喝。”文业也不继续伤感,直接揭开饭盒。
还没吃,先闻到一股清香,“这、这就是药膳啊?”
“没错。”谢晚宁想,自己药材加得不多,但灵泉加了一滴,对他脑部的伤口有好处。
文业拿着勺子只尝了一口,就兴奋起来:“这药膳口味真特别,我喜欢。”
“喜欢就全部吃掉,明天我还给你送。”“小谢同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老同志,你好起来,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谢晚宁争取在一周之内,让师长的岳父休养好,这样她就可以安心去做别的事。
这时,杨主任突然推门进来,看到谢晚宁,疑惑了一声:“诶,小谢同志,你在啊?”
之前生疏称呼谢晚宁同志,后来吃了一顿饭,就改口称呼小谢同志。医院里的同事都这样称呼,谢晚宁早已见怪不怪。
杨主任走到跟前,纳闷地看着饭盒,“这是……”
文业举起饭盒:“杨主任,这是小谢同志给我准备的药膳。”
“药膳?”杨主任惊诧。
谢晚宁指着脑袋:“对伤口好。”
“别说,味道真不错。”文业在杨主任面前不吝惜用任何美好的词汇夸奖谢晚宁。
“老同志,您再这样,我就流口水了。”杨主任打趣着,把谢晚宁拉到一边,“小谢同志,院长正找你呢。”
谢晚宁疑惑,“找我做什么?”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