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张九龄如实分析,“寿王殿下他们三千里行军,即便不在荒漠戈壁里迷路,粮草后援如何为继也是难题。即使解决这两個难题,大军到了小勃律后,小勃律千山万仞,地处高寒,若不能速战速决,陷入鏖战,胜算又会大打折扣。”
李琩此行,可谓关关难过,李隆基听着都觉得艰难。
想起武惠妃刚才说的李琩要以生命戍卫山河,李隆基更加感慨,道:“前日还有人弹劾寿王未请示兵部,擅自出兵远征。”
李隆基知道弹劾李琩的人,是太子和李亨的属下,冷笑一声,问张九龄道:“张卿以为寿王擅自出兵,应当如何处置?”
张九龄想起张木槿写的信,沉吟片刻,道:“擅自出兵远征,寿王确实有罪。”
在场众人闻言,都有些惊讶。
李隆基道:“张卿确实如此作想?”
“是。”张九龄先肯定回答,随后道:“不过我大唐若对吐蕃入侵小勃律国坐视不理,不仅难全大唐与小勃律国的情谊,而且也会让我大唐在西域丧失一条关键要道,更重要的是,我大唐自此以后便无法号令西域诸国。若臣与寿王殿下易地而处,臣也愿意,宁死犯此罪!”在场的众人更加惊讶。
因为张九龄这是反向在替李琩说话。
李隆基沉默了,过了半晌,才问裴耀卿和李林甫,道:“二位卿以为呢?”
裴耀卿想了想,道:“纵有千般理由与难处,终是违了制。而且,如果此战输了呢?此战一输,众多将士白白牺牲,我大唐也会天威受损。如果事先请示,集思广益,兴许会更有利于进军。”
裴耀卿的意思,就是无论你有什么理由,如果李琩打赢了,可以功过相抵,如果打输了,就应该治罪。
他的这个心思,也是朝中很多人的心思。
李隆基没有回复,看向李林甫。
李林甫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寿王殿下贵为皇子,原本就不是臣等可议,圣人心如明镜,圣明烛照,臣请圣人乾纲独断。”
李林甫的意思,就是李隆基说什么,就是什么。
三个主事宰相,一个为李琩说话,一个反对李琩,一个不表达意见。
只是,为李琩说话的张九龄,是支持太子李瑛的人。反对李琩的是中间派裴耀卿,而不表达意见的,却是先前支持李琩的李林甫。
但其实李林甫并不是真想立马和李琩切割,他没有那么笨。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通过一些风声,知道李隆基心里是支持李琩的,所以听李隆基的意见,也变相等于支持李琩。
至于为什么不自己说出来,是因为张九龄已经表明了支持的态度,如果他再支持,那么就显得李琩深得朝野之心,如此反而会引起李隆基的反感。
所以,他干脆选择不说,这样才是对李琩最大的支持,同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对立。
李隆基听完三人的意见,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如今战事胜负未知,那就再看看。”
说罢,离开了紫宸殿,前去参加武惠妃给他准备的音乐会。
留下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面面相觑。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