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竭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社会风尚。《周易》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之世是谓大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正是孙中山的社会理想。人人公平正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热爱社会,天下和平的理想,将实现于人间。《周易》阐述的人己关系原则,对挽救社会颓风,建设未来世纪新风尚,无疑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顺天应人”——《周易》的革新原则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会出现种种障碍,必须及时进行社会改革,扫除前进的障码,推进事业前进。《周易》总结这一规律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是说,《周易》的理论表明,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到它的极限,就当及时变革;经过变革,造成新的发展条件,使社会畅通,继续发展,以保持长久。《周易》指出,变通的实质在顺应时代潮流,“变通者,趣时者也”。时代在前进,社会制度,文化措施,当紧紧追随时代潮流前进,才不致为时代所抛弃。
紧跟时代变化的原则,《周易》谓之“唯变所适”。它写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唯变所适”,表明《周易》原理不应看作僵死的教条,要灵活运用,一切以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为准绳。亊物变化发展了,原订的规章制度,思想准则,亦当随之改变。这就是《周易》鼓励的革新精神。
《周易》阐明,“革新”不是随意的行为,要有客观依据,最髙指导原则是“顺天应人”。《易传》写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顺乎天”,指顺从客观的时代潮流,“应乎人”,指适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合乎人群之需要。社会改革当遵循“顺天应人”的原则,这是革新精神的实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社会改革中,必须果断决策,《周易》主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即是说当废止的旧制度、旧法规,应及时废止;当推行的新制度、新思想,应立即推行。革故鼎新的措施,不失时机,乃有光明前途。21世纪,可以预料新思想、新科学、新技术会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只有跟着时代步伐前进,才能成为新事物的开拓者,新时代的弄潮儿。
《周易》的经世箴言:崇德广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两大主题。国家无论大小,民族无论强弱,无不努力追求本国本民族的富强安乐,努力发展科学文化,增强综合国力。发展的观点,符合历史潮流。《周易》哲学是讲变化的哲学,讲发展的哲学。《周易》成书的目的在于教导人们“崇德广业”,即提高思想道德,开拓社会事业。它写道:“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又说:“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认为日新、生生,是宇宙万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是不断新旧相续,除旧布新,不断前进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从大地的外表,到人们的内心,都在不断变化发展。正如《周易》所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万。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为了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周易》强调上下相通,一心一德。“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阴阳相通,上下相交,对自然与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否则阴阳不相通,上下不相交,危害极大。“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阴阳不相交,万物无以生长;上下不相交,言路阻塞,上悄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社会死气沉沉,难以健康发展,国将不国。所以《周易》主张:“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这是说:禀性文明而又刚健,行为中正而又互相应和,这是君子和同于人群的纯正美德。只有君子才能会通统一天下民众的意志。能会通统一天下之志的仁人君子,定能“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即掌捤自然的规律,了解人民的意愿,然后才能“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克服自己的缺点,远离祸害,发扬优点,广兴福利,真正实现崇德广业的任务。
《周易》的崇高理想:天下和平
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世界大同、天下和平。世界文化史上,最早提出“天下和平”理想的就是《周易》。它写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的作者认为,世界上万国林立,政治、经济、文化千差万别,应有广泛的包容意识,让不同的国家和平相处,让各种学说百家争鸣,世界才有生气。《易传》写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就国家民族来说,发展道路不一,是谓“殊途”,但均可相处于世界大家庭;就思想文化而言,百家异说,是谓“百虑”,但所向往的人类生活理想却是一致的。正如日月阴阳相异,却相互推移而产生光明,寒署季节不同,却相互推移而构成一岁。世界本是相反相成,多元统一的。以《周易》睽卦为例,卦象为上离下兑,《象传》揭示道:“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这是说:火与水(泽),看似相反(睽),实则相通,相反相成也。《彖传》阐述得更加具体:“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这是说上天下地,一阳一阴,其性相反,却阴阳调和而生育万物,功效相同;一男一女,性格各别,男女结合而生育子女,心志相通;动物植物,形态各异,乗阴阳二气而生,其性相类。《易传》提出万国咸宁的“太和”原则,作为人类最高理想,宣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是说,天道的变化,使万物各自端正其性命,保持冲和之气,有利于正道发展,始于生育万物,终于“万国咸宁”,实现“天下和平”的理想。《周易》强调的“太和”原则,和“天下和平”理想,同孔子《论语》中讲的“和为贵”,《孟子》宣扬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记》主张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一脉相承。“天下和平”的光辉理想应当成为规划未来世界蓝图的首要指导思想。</dd>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