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康王驳回了宗泽的提议,继续前行;等到了象州,知州汪伯彦亲自率人前来迎接并苦苦劝说,让康王留在象州,等待时机。康王深受感动,听从了汪伯彦的建议。这样,康王就成了金军全面俘获宋朝皇室成员的“漏网之鱼”。若当初他执意前往金军大营,也必定亡命北国,历史也将重写。
后来金军大举攻宋,京城面临陷落之际,钦宗任命已经身在河北的康王为大元帅,召集军队开赴京师勤王。但康王在以大元帅名义,召集天下各路军队数十万人的情况下,却没有响应钦宗的号令;后来,金人扶持张邦昌建立大楚、掳掠徽钦二帝及皇室成员大撤退的时候,康王又拒绝了宗泽在黄河岸边狙击金军、救回徽钦二帝的建议,而是率大军向东移动,开赴山东境内的济州,之后继续向南移动,拥有了一支可观的军队,并凭借抗金和大宋正统这两大金字招牌号令天下,形成了日益强大的复国力量。
张邦昌被金人扶持为傀儡政权的皇帝之后,知道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并且闻听康王已在外地募兵百万,迟早会拿回宋朝政权,张邦昌便在一个多月后,先请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元佑皇后本是哲宗的第一任皇后,因被人诬陷而被废;哲宗驾崩后,向太后力主恢复了她的皇后名位,但后来再次被徽宗废掉。靖康之变时,因她是“废人”,加之年近六十,不在金人俘虏名单中,因而得以留在了开封。张邦昌当时担心宋朝复国后自己会被清算,就四处找寻能够代表赵家的人出来主政。无奈赵家的人,除了“漏网之鱼”康王在外地举事,开封城里实在找不出另外赵姓族人,只得请出了落魄的废后,以徽宗临近退位时曾商议恢复她太后为名,将朝廷的权柄交给了她,请她垂帘听政。接着于四月十八日将象征皇权的朝廷大宝送到济州,交给了康王。但此时康王既不回开封,也拒绝登基为帝,而是一路南下,一直到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商丘,才于五月一日,正式登基为帝,大宋王朝又在江南重登历史舞台。
自从看到康王登基的消息之后,徽宗逢人就说,并且天天盼望着儿子赵构能够重整河山,再造社稷,然后把他接回朝廷。此事此情,很快就传到了金太宗的耳朵里。
其实,不论张邦昌主动退位、大楚政权命途短暂,还是康王登基、再造宋朝,金太宗都远比徽宗要知道的早,也清楚得很。当张邦昌请出元佑皇后垂帘听政、自己退为宰相时,第三天金太宗就得到了消息。与此同时,杨光华也已经获知此事。
金太宗对张邦昌的行为大为光火,可又很是无奈。当时完颜宗翰和斡离不分别率军押送钦宗和徽宗所在的囚徒队伍,燕京和金国境内的兵力本就空虚,重兵全在押送宋朝俘虏和囚徒的路上。金太宗将以上情况向杨光华作了说明后,问道:“就眼下的情况,你看如何处置张邦昌?”
杨光华回道:“当初是臣推荐的张邦昌,臣失察,臣当先请皇上处罚。”
杨光华这样说,表面看,是先承担责任,并向皇上检讨;实则是想摸一摸金太宗的脉。尽管,他已经从太宗的眼光和语气里读到了一些东西,但感觉把握还不够准。毕竟,他对金太宗的了解要比对宋徽宗的了解差得太远。
杨光华话音刚落,金太宗就说:“你有什么责任?当时我们君臣意见高度一致,当时也确实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要论责任,朕为主,你为次。现在,责任不责任,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应对这事。张邦昌等于把我们卖了,也让我们丢尽了脸面。更重要的是,他把我们为他打下的江山,拱手又送回给了宋朝。他这其实是卖国,也是背叛。朕只想听听你的意见,应如何处置他,如何应对这一事变?”
(请记住本站地址:www.doupo7.com)